宋之问诗歌的艺术特色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784

时间: 2024-01-13 13:17:40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人,一说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左骁卫郎将宋令文之子。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曾任县尉等职。天授元年(690年),与杨炯同为宫中习艺馆学士。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为洛州参军,陪宫中游宴应制。神龙元年(705年),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被贬泷州参军,遇赦北归,召为鸿胪主簿,历任户部员外郎、修文馆直学士、功员外郎、知贡举。依附于安乐公主,为太平公主所嫉,揭发主持贡举的贪贿事宜,外贬越州长史。唐睿宗即位后,坐罪流放钦州。先天元年(712年),赐死于桂林。 
       宋之问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他大力创作五律,取法汉魏古诗创作五古,善写五言排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之冠,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在山水描写上也颇具特色,对盛唐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原集已佚,有辑本《宋之问集》二卷。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宋之问诗歌创作的最大贡献是律诗的定型,自宋之问而始,律诗各体制成熟定型,这与其经历和当时的环境是有一定联系的。
       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他对当时体裁多能把握,运用熟谙,佳作名句也有可观。如短歌《冬霄引·赠司马承桢》诉友情句:“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枯幽幽吟劲风。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五言古诗《题张老松树》喻高洁句:“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七言古诗《明河篇》思征夫句;“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向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城都卖卜人。”五言绝句《送杜审言》表离别:“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五言长律灵隐寺》绘胜景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挚,畅美如画。宋之问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他与沈佺期在齐、梁沈放、庾信初唐四杰创作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实践和总结,使律诗各体制都达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确划开了古体诗近体诗的界限,并运用这种形式,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
鉴赏《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因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的情景,凄楚悲凉,真挚感人。起句“度岭方辞国”,扣题直叙,说明诗人已经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之巅,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了,一个“方”字把“度岭”“辞国”联系在一起,顿然使人产生一种摇曳心旌的感觉,使文势陡率而高远。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远望家乡的方向,至此,一个失魂落魄的遭贬谪的宦游人的形象展现于我们面前了。这“一望”的“一”字,也甚为传神,传达出诗人去国怀乡的深沉感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翥”,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诗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的美丽景色。“初含”、“欲变”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蒙蒙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早发大庾岭》诗里写道:“晨跻大庾险,驿鞍驰复息。雾露昼未开,浩途不可测。..兄弟远沦居,妻子成异域。羽翮伤已毁,童幼怜未识。踌躇恋北顾,亭午晞霁色。春暖阴梅花,瘴回阳鸟翼。”由此可知《度大庾岭》是《早发大庾岭》的续篇。这首诗中写的“山雨初含霁”,大约是在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可能是在下午或傍晚。
       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在《早发大庾岭》里有这样的诗句:“适蛮悲疾首,怀恐泪沾臆。感谢鹓鹭朝,勤修魑魅职。生还倘非远,誓以报恩德。”可见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
       由于天气的好转,诗人心情也逐渐开朗,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这是用了西汉贾谊遭权臣们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贾谊到长沙后不适应湿热的气候,“自以为寿不得长”而心生“恨”意。尾联以直抒胸臆而作结,但上句的“归有日”又与首联的“辞国”、“望家”遥相呼应。
       这首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诗,堪称“示后进以准”的佳作。

       宋之问早年为官,后辞职隐居,以写诗为乐。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运用新颖的比喻和形象,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感情。例如《太常引·春日游》中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暗示了社会底层人民贫困的现实。

       宋之问的作品还涉及到历史和政治方面。《长安古意》一诗,通过对唐朝都城长安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如今动荡局势的担忧。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则反映了唐朝时期豪门世家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身份地位的感受。此外,宋之问的诗歌还寄托了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和赞美。在《江南春》一诗中,他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来描绘初春时节的生机勃勃和清新明亮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总体而言,宋之问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背景。他的作品于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时过千年,但是宋之问的作品依然让我们感到深刻,感悟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诗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欣赏。在宋之问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赞美。例如《初夏南园》一诗中,他以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来描绘初夏时节的静谧和清新,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除此之外,宋之问还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友情、爱情的体察和赞颂。他的《浪淘沙·北岛》一诗中,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留恋,令人深感其情感真挚和深刻。

        总的来说,宋之问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自身优秀的诗歌才华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作品对唐代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后世文坛上也备受推崇。值得一提的是,宋之问的诗歌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同时也传递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比翼鸟,各自飞的诗句,表达了个体的独立和追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心中水清,则表现了自我超越和向上的精神追求。这些思想和观念,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宋之问是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艺术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对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人生价值。
       宋之问的诗文辞华丽,自然流畅,格律诗首首都是佳品,富有美感与韵味。唐朝仙宗十友中都是名家,包括李白、王维、孟浩然等大名鼎鼎的诗人。宋之问能够跻身仙宗十友,他的诗或者对诗歌的贡献,一定有过人之处。他的出身并非显赫,但家庭文学气息浓重。父亲宋令文多才多艺,善于结交,在当时也算是闻名遐迩,晚年又师从孙思邈,隐居嵩山等地。

       宋之问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得到诗文方面的熏陶,又受到父亲隐居的影响,在他大量的写山庄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隐逸思想和情趣。在他早期的作品中,频频流露出“好清幽,好宁谧,好农事”等等归隐山村的意味,诗句朴实,意境冲淡。
       隐居是从诗句中流露出来的,但现实宋之问被迫走上科举考试的路途,从进入宫廷后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宋之问还是一位务实的人。在中举后,宋之问结交好友,常常参加诗文社交活动,后来得到武则天的青睐,在宫廷中可谓名声鹊起。为了能够快速升迁,他攀附武则天两位男宠,也就是张宗昌和张易之,后来又朝三暮四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不过李隆基继位后,宋之问的人生走到了尽头,这就是宋之问悲惨的一生,可见他也是一位功名利禄之徒。
       早期之隐居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在宫廷之隐居,是得到功名后,舍不得放弃,内心惶恐不安,充满矛盾,用隐居来弥补山林的情怀。晚年之隐居,五味杂陈,有被贬后的彷徨,也有年老落叶归根的情绪。总之,宋之问大量的诗充满隐居之意,即便是那些辞藻华丽的宫廷诗,也有向往山林田园的意图,暗指身在宫廷内心矛盾,身不由己的无奈。从诗风来讲,在朝中做事的时候,宋之问谱写大量的宫廷诗,他反映了唐朝的强盛,诗风高华典重,艺术水准很高。被贬后,他的诗风发生了变化,在这一时期的诗是后世传颂最高的,能够引起历代读者或相同遭遇的人共鸣,诗文可谓经久不衰,魅力无限。
       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他对律诗的定位及创新,在诗歌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诗歌在初唐乃至整个唐朝诗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一位诗人。虽然其诗词写作创新且文笔飞扬,但是并没有被大多数的人所熟知,小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唐诗三百首,也对李白等诗人很熟悉,但是很少人会去背诵宋之问的佳作,但是他的作用仍旧不可忽略,他对律诗的定位以及创新在诗歌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之问的出现改变了初唐时期的诗坛风向,正是因为他的改革才使得整个唐朝诗律的繁荣,也奠定了李白等一些著名的人唐朝诗人的出现,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他的改革与创新,唐朝诗词是否还是会依旧如此的昌盛,是否还会有李白、杜甫等各个风格派别的优秀诗人出现。
       我们是否还对唐朝的诗词朗朗上口的背诵,因此宋之问的诗歌创新意义非凡,其创新范围也是极广泛的,不仅在诗歌风格上将齐梁时期的柔弱以及呆板破除,追求意境的开阔以及自然流露,而且在诗歌题材上也是收纳广泛,并将平凡有趣的社会生活加入,更是在诗歌的格式上将声律、对偶等等模式进行统一规划以及综合,奠定了最终唐朝诗词繁荣的发展。宋之问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其父亲是左骁卫郎将,宋之问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两起三落,在《旧唐书》一书中记载宋二十岁才中进士,但并没有进行任官,而是回到家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再次期间的故事大致分为武后征召、中宗召回的二起以及被贬龙洲、被贬钦州、赐死。宋之问的一生看似是隐居的闲散生活,但是事实上又其实是颠沛流离的,非常凄惨,但是这样的遭遇也使得宋之问获得了许多的民间资料,丰富的生活经验也使得宋之问的写作题材非常广泛且具有新意。在宋之问从山间茅屋变为身穿官袍的令臣的时候,他会写下“少秉杨许意,遭逢明主恩”来追忆曾经的皇恩深重,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的兴起。而在《朝野金载》中记载的“兄弟并授五品宫,之逊为光禄丛,之问为鸿护丛。”标志着宋之问第二次的飞黄腾达,但是身居高处便会有更多的人会觊觎,也会有更多的人虎视眈眈的看着阴谋落在谁的头上,而宋之问不幸落入其中,在初唐这样一个对文人极其尊重的时代,本应使得宋之问这样的人将文学飞速发展,但却有一些不正之风也在悄然发展。他的生命是渺小的,虽然他有着掌控文学诗坛的才华,但是命运却永远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他的升迁以及颓败都是别人阴谋下的傀儡,最终被这个世界慢慢淡忘。
       宋之问是一位在初唐时期很有特色的宫廷诗人,他经历过兴盛也经历过贬葡,因此很多书籍里面对他的评价也是极其高的,《旧唐书》里这样记载的“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足以看出作者对宋之问评价之高,在《新唐书》一本更是这样评价他“助口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锈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因此宋之问在文学上的造诣就显而易见了。他诗歌风格有几个特点,小编觉得很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第一点,他的诗歌意境开阔,气势恢宏,虽然在唐朝之前的齐梁时期大多的诗词都是以柔弱风格为主,不论男女在诗词的寄托上更像是无病呻吟的闺中女子,见花落泪,闻鸟伤感,但是宋之问的诗词中则一反这种文弱,开始加入了刚健有力的风格,例如:“二百四十岁,海内何纷纷。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纵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这是一篇具有着恢弘气势的诗歌,借用的典故是历史上七雄争霸的故事情节,函谷关是一个险要的地势,这种咏叹体是个风格将一种人在壮年,有活力有志向将来为国报效,将来功成名就的心情,这也是宋之问独有的风格,将初唐的诗歌引向了一个更为恢弘壮阔的风格之中去。第二点,他的诗有种自然流利之感,在唐诗中清新脱俗。宋之问的文学作品中则是在艺术的基础上去掉了过分的装饰,加入清新自然的情感,更为贴近生活,更为美妙。
       在唐朝之前,诗歌主要是以齐梁时期的风格延续,但是那时的诗歌非常死板,主要类似于流水账一样来记述事情,没有想象,没有发挥的空间,因此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

       而宋之问非常善于字句的雕琢,反复推敲并进行多次的修改,并追求一种艺术上的美感,或是字体的搭配美感,或是读音上的平仄美感,更有对称、对偶等等手法来体现一种华丽、美艳的感觉,这是一种语言上的艺术美感,但是又因为在诗歌的发展中已经有无数的花鸟鱼虫以及日月星辰的诗词出现,因此艳俗成为了最大的忌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温庭筠诗词赏析

下一篇:王昌龄的三境和五趣





相关内容

八方诗潮(一)

这里的风物很低调明明是一条奔…

2023-09-15
八方诗潮(一)
拾壹月诗社专栏(二)

四月是孤独的,连同五月一起呐…

2023-09-14
拾壹月诗社专栏(二)
拾壹月诗社专栏(一)

长天犹如一叶忏悔的白帆一个向…

2023-09-13
 拾壹月诗社专栏(一)
八方诗潮(五)

一涓一涓的甘甜汇聚一池清塘村…

2023-08-31
八方诗潮(五)
八方诗潮(四)

神韵(外二首) ● 水言 俏俏…

2023-08-30
八方诗潮(四)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