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三十二】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504
时间: 2024-08-06 10:18:12
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三十二】
2017年4月12日上午,我们参加大别山干部学院平顶山市宣传干部培训班的98名学员,在学院统一安排下,来到了许世友将军故里,进行《忠勇典范,道德楷模》的现场教学。
在将军墓的右侧,是将军父母亲安歇的地方。许将军的父亲过早地去世,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的,所以他对母亲有着特别的情感。他一生的孝,都寄予在母亲身上。据传,许将军四跪其母:一跪累母难,二跪怜母苦,三跪别老母,四跪求母谅。
“当兵三年无孝子,活着尽忠、死后尽孝,埋在母亲身边,为母守坟。”这是许世友土葬的理由,也是他一生坚守的愿望。面对着毛泽东的倡导,他坚守着,不在中央关于土葬的倡议书上签字。毛泽东带头签他也不签。还当面找到毛泽东,申述自己死后土葬的愿望和理由——死后尽孝。
1979年10月22日,他写信给长子许光,要许光给他准备一口棺材,他死后要埋在母亲身边,理由仍是:活着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忠的基础。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其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我常常也给朋友们在一起讨论一个人可交或不可交,主张以其对父母的态度为标准。一个人对父母十分孝敬的人,往往对社会也有责任感,对国家就忠诚,对朋友就能讲求信用;反之,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则断不可交,试想,他对生育教养自己的人都不尊敬,不孝顺,对别人还能付出真心真情么?
许世友就是大孝之人。
许世友少年丧父,家中兄弟姐妹8人,靠母亲一人拉扯长大。他参加革命后,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中的母亲。有个四跪慈母的故事可证明。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即将西征转移,许世友向师长陈赓请假,回家拜别母亲,临别时,他含泪长跪,说:“儿不孝,此去不知何时能归。”并希望母亲多多保重身体,告诫结发妻子朱锡民一定要代他好好孝敬母亲。
这一别,就是17年。
1949年,许世友任山东军区司令员,进了济南城,生活稍有稳定,他就急忙派大儿子许光回家接奶奶来济南。母亲来了,许世友看着母亲那饱经沧桑同时又无比慈祥的面容,想起这17年母亲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吃了难以想象的苦头,这个钢铁般的英雄汉子不禁热泪盈眶,他把母亲请到客厅的中间,十分认真地给母亲行了跪拜礼。母亲扶起儿子,儿子说:“我一走17年,让您老人家担惊受怕,吃苦受累,拖累您了。”可这一次母亲只在济南住了十几天,就因不适应城市的生活,更不愿因她而影响儿子的工作,就坚决要求回到了老家。
这是许世友第二次跪拜母亲。
一晃又是9年过去了,时光转到了1958年的秋天,此时许世友已是南京军区司令员,上将军衔,他公私兼顾,借着到大别山检查军备的机会,向中央军委请假,就近回家探视母亲。那时,许家洼还不通公路,许世友是骑着马从山道上走回家的。他和警卫人员来到故居门前,只见大门上一根柴棍将大门别着。许世友沿着故居前的小路去寻找母亲,夕阳中,远远的山道上,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正背着一捆柴草蹒跚着向山下走来,许世友快步向前,来到母亲身旁,就地跪下,喊了一声:“娘,不孝的儿子回来看您了。”这条小路,后来被人们称作孝母路。今天,许多来到将军故居参观的人,都要到小路上走一走。小路的旁边,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一首小诗:“中华文明古,百善孝为先。徘徊孝母路,几人称坦然?”读着这首小诗,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将军在夕阳中跪向母亲的身影,进而反躬自省,孝的美德在心底慢慢升华。
将军归来了,将军最后一次归来是1985年,那年的10月22日,将军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但他传奇的精神仍在延续着。重病之时,他坚守着为母守坟的承诺,向中央提出回老家土葬,为母守坟,以尽孝道。毛泽东当年默许了许世友没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邓小平面对这个百死一生的将军的最后请求,为难地、但也很坚决地签下了八个大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许世友逝世了,王震代表党中央前往南京吊唁,对许世友的土葬,特别予以说明:“许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他的这次土葬,是毛泽东同志留下、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是特殊中的特殊。”七个特殊,掷地有声,如雷贯耳,许将军的大孝,真的能感动所有的人,谁也不能拒绝他为母守坟的愿望!
古往今来,母亲和儿子,儿子和母亲,这中间有一条终生走不完的路,这条路是一条息息相通的衷肠,是一道光照人生的彩虹。
母亲,是爱,是仁慈、善良、温柔的代名词。
母亲是我们精神的支柱、生活的主宰,是人类的一部通史。
人人都有母亲……
从睁开眼来到世上,跳出襁褓,到唱着歌或抹着泪,闯过青年的最后一道门槛,从自己变成母亲或父亲,直到两鬓霜白,我们仍然需要母亲,记忆里最美的女神仍然是母亲。母亲之爱会陪伴我们走过一生……
母亲是月亮,母亲是太阳。母亲是养育我们的土地,是江河,是高山,是大海,是歌,是诗,是春天……
母亲是伟大的永恒,其影响深入灵魂,且直到永远……
许世友将军的母亲,从他小时候起就给了他足够的、真挚的爱。她那温和善良的慈母情怀,她那永远微笑着的慈祥的面容,她把人间所有的爱,都无私地给了许世友。她宁愿自己吃野菜,饿肚子,也要让许世友吃饱穿暖,因为许世友是家里的靠山,许世友是她的未来和希望。正是这种温柔动人的爱,从小就渗透在了许世友的心田里,成为他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
母亲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给予了许世友无穷的甘霖和营养。使他在人生的征途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许世友将军是位忠孝兼备、孝忠情长的人。他对母亲感情深厚,对事业孜孜以求。此乃中华男儿忠贞孝道之美德。
是的,母亲是一艘大船,载着我们驶向大海去追寻生命的奥秘,去探索世界的神奇。母亲是一座高山,蕴藏着万物,哺育着我们成长,强壮我们的身心。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用她那优美的曲调,颂吟着祖国的历史。母亲是一缕春风,吹生着世间万物,盈盈的步履间,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母亲是丝丝春雨,滋润着大地万物。
相信这种大孝的热血男儿,不仅感动着一个时代,也会感动着每一位后来人。
在将军故里的许世友事迹陈列馆的展板上有一幅照片,上面整齐地排列着14把战刀。据讲解人员介绍,这些战刀都是许世友使用过的,现在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赫赫将军出少林。许世友少年家贫,8岁到少林寺当杂役,边干杂活边习武。整整8年,他练就了一身武艺,用他自己的话说,丈许高的房屋,他能飞身而上,片瓦不碎;几丈宽的壕沟,纵身飞越,身轻如燕;伸出五指,捅人身上,可捅出五个血窟窿;抓人一把,可扯下满把肉来。16岁那年,他思母心切,打出了少林寺,回到了家乡。莽撞的少年,不屈的性格,加上精湛的少林功夫,很快就惹祸了,先是一拳打死了地主家的儿子,后又失手打死了抢赌的赌徒,接着是开封投军,又一脚踢死了多嘴的班长。直到1927年,家乡许家洼闹起了土地革命,此时他已在北伐军中接受了革命的思想,于是告别了旧军队,参加了革命军,当上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炮队队长,他的一身武艺才算找到了适当的发挥的地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