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三十五】
- 作者: 郭进拴
- 编辑: 王翔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556
时间: 2024-08-06 10:21:51
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三十五】
2017年6月,我与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名誉会长箫根胜、赵俊杰参加了在南浔举行的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典礼暨2017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议。
6月6日,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评论家徐迟的故乡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举行。长篇作品李延国、李庆华《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程雪莉《寻找平山团》,章剑华《故宫三部曲》,张国云《致青藏》,高建国《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以及中短篇作品曹岩《极度威胁》,朱晓军、杨丽萍《快递中国》,马娜《天路上的吐尔库》等8部(篇)作品获奖。
颁奖仪式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还授予周明、傅溪鹏“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终身贡献奖”,授予黄宗英、理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同时授予南浔区“中国报告文学之乡”称号,双方还将共同筹建中国报告文学馆。
徐迟报告文学奖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在2001年创立。此次活动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浙江省作协、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南浔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
我和乡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赵俊杰于6月7日晚就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夜色下的南浔古镇。
6月8日上午,我与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名誉会长箫根胜、赵俊杰又随大部队重游了南浔古镇。
南浔在浙江的湖州,既有着和周庄、同里一样的小桥流水一样的古朴风情,又有着别一样的厚重和底蕴。南浔地处江浙之交,北滨太湖,东临震泽。早在南宋理宗时,这里就已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到了明末,南浔已成为烟火万家、集市繁荣的“江浙之雄镇”了。蚕桑经济的发展,使南浔历史上多富商巨贾。这些富起来的南浔人,重教育,喜诗文,办学堂,建庄园。据介绍,宋、明、清三朝,南浔出进士41人,在全国各地担任州、县官的有57人,清代年间可查考的学者有450余人,著作1200余种。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出了如此众多的人才学者,这大概是很少见的,可谓是独树一帜了。
和许多的江南小镇一样,南浔也是有一条狭窄的河道穿镇而过,河上有许多雕刻精致的石桥,民居傍河而筑。沿着浔溪河,我真正走进了南浔,走过小莲庄,走过懿德堂,走过张静江故居。然而,南浔于我,最流连的还是“嘉业堂”藏书楼。
从风景如画般的小莲庄出来,跨过一座小桥,就到了藏书楼。和小莲庄一样,藏书楼也是楼外有园,园外有河,四周碧水环绕。
南浔是湖州的一个水乡古镇,和我想象中一样,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很好的保存着当年“画舫千家夹明镜,石梁三道卧晴虹”的古风遗韵,看似也没什么惊奇和特别的。不过,随着江南水乡画卷的层叠铺开,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我熟知的一般江南了。她有着混血儿一般的美貌,是我所陌生的、惊奇的、赞叹的,如入梦幻之中。你看她,既有东方女性端庄秀雅的丽姿,又有一般江南少有的欧式洋房、刻花玻璃、油画地砖等的异国情调。真可谓是风情万种,令人叫绝!那么,谁是她背后的塑造者呢?谁又是她一路的领军者呢?
原来,南浔地处苏、杭、嘉、湖之间,四周大镇环绕,河道交叉纵横,水陆路发达,人称是个“活码头”,且肥沃的土地又盛产蚕丝,所以独具慧眼的南浔商人,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迅捷地投资、扩大丝产业,南浔也就逐渐形成了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名震江浙的雄镇。他们除自产自销辑里丝外,还将产品推广到国外去。据记载,早在清光绪五年(1825年),辑里丝已销至印度、缅甸、叙利亚和埃及等国,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到了19世纪90年代初,商贾们不再满足于眼前的业绩,主干枝开始慢慢向周边延伸,汲及到纱、面、造纸业,继而又投入金融、房产、盐、铁路、矿业等领域。相应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巨贾,如刘镛、张颂贤、顾富昌、庞云鏳等等,被当地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从此,中西方文化在南浔这块宝地上,激情的碰撞、渗透和融合,最终扎根、发芽、成长,为世人所瞩目。
几百年来,他们一边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衣钵,一边不忘汲取西方先进的文化精髓,迈开步子,奋勇向前。而在艰难的创业进程中,睿智的南浔人早已洞察到了“科技兴国”的真理。他们慷慨解囊,捐资办学,开文明之风,走以商养文的明路。南浔“诗书之邦”的美誉也由此形成。南浔“四象”之一顾富昌的曾孙顾乾麟,秉其父叔苹公“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遗训,于1937年在上海创办“叔苹奖学金”。为此,培养了众多的英才,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就是最好的佐证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