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曼《啊朋友再见》新书沙龙:一场世纪末的漫长告别
- 作者: 佚名
- 编辑: 董方婷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 点击: 1530
时间: 2021-12-29 08:59:20
活动现场
“周迅在《如懿传》最后有一场非常漫长的哭戏,这是一个被人们视为精灵的少女对自己青春的告别,她接受了自己的老去,接受了自己不能再演少女的事实,我觉得这篇小说写完也有这样的感觉”,90后作家宋阿曼在谈到《李垂青,2001》这篇小说时这样说。
《李垂青,2001》收录于宋阿曼最新小说集《啊朋友再见》,这部小说集由短篇小说《李垂青》《西皮流水》《堤岸之间》《白噪音》和中篇小说《啊朋友再见》组成。正如书名所示,这本小说集弥漫着“告别”的意味,瞄准了生活中不定时的“战争”,按作者的话说,“我们都是生活的散兵游勇”。关于告别、意象、艺术、生活经验、创作灵感……12月19日,一场名为“美丽突然发生”的新书沙龙在码字人书店举行,青年评论家李壮、《十月》杂志副主编季亚娅与本书作者宋阿曼就上述话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啊朋友再见》语言智性、谨慎、罗密,从出其不意的角度切入平凡生活,作者笔下的人物、场景无不有种颗粒分明,于时间中进驻的雕刻感。“这么一个丰富的复杂的文本,像彗星一样突然击中你的心里”,在活动现场,季亚娅如此评价《李垂青,2001》。李壮表示,《李垂青,2001》能给读者引到一个世纪末情绪中,“实际是在两个时空里串,一个是李垂青所在的年代,千禧年前后,另一个就是当下,要告别学生时代走向社会,两个时空不断地穿梭”,但是他认为,这恰恰能够显出某种难以言说的气氛——它曾经的存在和现今的消逝,而这就是文学要做的事情。这种“气氛”被宋阿曼称之为“气候”或“意象”,她认为这部小说集如果说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贯穿整体的一种“气候”。
作为90后作家,宋阿曼的年龄并不大,然而却能将千禧年前后的氛围牢牢抓住,比如《白噪音》写出了人们幻想层面的生活和真实生活的裂缝,《啊朋友再见》则写了两个女孩子跟一段往事告别、跟成长告别,她试图将自己这代人的共同记忆、时代氛围收录于书中,出生在1988年-1993年的青年们能体会到这种氛围。
当现场谈及如何处理写作经验,季亚娅提出,“这代写作者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如何处理生活经验,如何隔着一层想象笔下人物的世界,仍是一个问题”。李壮说,“我们被大量的二手经验,以及话语和理解认知包裹着,这些东西支撑我们,看起来这些支撑是合情合理的,甚至是不可辩驳的,但总觉得似乎又有哪里存疑”。对此宋阿曼表示,“但凡是我写下来的,一定是我从生活中感受到的,而不是我通过阅读所吸取的东西,”但她同时认为,如何将一个作家的“边界”尽可能地往外推,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宋阿曼分享了自己处理创作灵感的方法,“我有一个基本建议,就是把小的情绪忍住,把它放大”,她认为,我们现在的表达都过于日常,过于细碎,表达的冲动在发朋友圈和微博的时候一次一次被消耗了。对此宋阿曼建议:“对你的情绪和灵感,可以记录,可以放在心里,但是不要过早地碎片化宣泄掉,否则可能你一直处在一个想要写的状态,但是那个冲动或者热情没有巨大到让你真实地落笔。”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宋阿曼《啊朋友再见》新书沙龙:一场世纪末的漫长告别,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28/c403994-32318748.html)
上一篇:让主旋律在网络空间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