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杨宗南:跨过海峡,《我们同唱一首歌》
- 编辑: 佚名
- 来源: 音乐中国网
- 点击: 72564
时间: 2022-01-15 08:26:02
曲作者杨宗南
《我们同唱一首歌》视频截屏
杨宗南、方文山、杜苏闽(从左到右)
近日一曲《我们同唱一首歌》火遍全网,更得到国台办的回应,称之为“两岸音乐人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
《我们同唱一首歌》由方文山作词,杨宗南作曲,萧敬腾、欧阳娜娜、陈立农3位台湾歌手与袁娅维、张杰2位大陆歌手共同献唱。歌曲以台湾三兄妹在爷爷去世后,凭借半张族谱到福建寻找祖籍地为创作背景,歌词以普通话、闽南话相结合,充分展示了台湾同胞思乡盼团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曲作者杨宗南是福建泉州人,对“两岸从来是一家”的体会也格外深刻。他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这首歌的创作经历。这是他从业以来最不同寻常的一次创作,与好友方文山的第一次合作充满了趣味性。
创作初衷
乡愁、团圆为主题
旋律采用“中国风”
作为80后音乐人,杨宗南创作过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比如《走天涯》《花开的街巷》《一抹夕阳》《你可曾听过》等。近年来,杨宗南的创作回归家国情怀,更多的情绪表达倾注在了对家乡的思念。
杨宗南祖籍福建泉州,儿时海峡岸边生活的经历,也让他对于“对岸”的同胞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早在2018年,他创作了一首《花开的街巷》,讲述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感动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策划、看台海主编杜苏闽,而此次《我们同唱一首歌》,就是由港澳台节目中心发起。2021年7月,当同为泉州人的杜苏闽找到杨宗南,表示希望创作一首以“歌唱两岸团圆”为主题的歌曲时,杨宗南觉得这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们从小就知道海峡对岸都是咱们的同胞,我当时创作《花开的街巷》时,也希望这首歌能够传到台湾、传到海外,唤起他们的思乡之情。我也很想创作这类题材的作品,相当于是一拍即合。”大家一致认为提到两岸同胞,首先想到的是乡愁、同根同源,所以决定以“乡愁”作为主题,“当时我们同时都想到了余光中的那首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所以当时我们在歌词上的主题就确定以乡愁、团圆、故乡情来作为主题。”
而歌曲的旋律,杨宗南也早已了然于心,“因为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最认同的一种调式是五声音阶,也是近年来特别流行的中国风这种音乐。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音乐形式,本民族的人只要听到这种音乐就会有强烈的认同感,因为这种音乐是融入到血液里的,而无论是大陆人还是台湾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流着相同的血液,所以曲调定为五声音阶。”
隔空合作
方文山爽快“领任务”
豪气放话“我都能填”
确定了歌曲的主题和方向,杨宗南又想到,这首歌应该和台湾的音乐人来共同创作,才能引发两岸同胞的共鸣,凸显其深刻含义。于是他提议邀请方文山作词,不仅仅是因为他跟方文山是多年的好友,后者在创作中国风歌曲方面的造诣,尤其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钟爱,都意味着他适合也完全能胜任这次歌曲的创作。
杨宗南和方文山的结缘,就是在一次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上,“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非常深的感情,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有交流,彼此都有这种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感,但是一直没有在音乐上有过合作”。
这是两人认识9年以来的第一次音乐合作。杨宗南表示,“我当时觉得方文山会答应是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是,我没想到他能这么爽快地答应,几乎是秒回,他说非常没问题,我们一定把这首歌创作好。”
因为是第一次合作,杨宗南就询问了方文山的创作习惯,是先谱曲后填词,还是先有词再谱曲,令杨宗南没想到的是,方文山回复说:宗南兄你写就好了,我都能填。
“他这么说立马挑起我的斗志,我就完全按我的想法来写了。”于是杨宗南计划用不超过两周的时间完成自己的谱曲工作,然后录成小样发给方文山。
杨宗南填词提要求
规定字数、元素
因为准备工作已经做了不少,此前杨宗南特意关注了整个福建地区的新闻,翻看了自己小时候生活在泉州的照片,也看了一些讲述两地文化的电影、书籍。跟方文山沟通过的第二天,杨宗南开车外出,路上突然来了灵感,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画面:闽南典型的建筑——大厝,正是歌词中提到的“红砖厝”,这也是杨宗南儿时的记忆,一群孩子蹦蹦跳跳地念着三字经。于是杨宗南将车停到路边,顺着这个画面记下了一些旋律,这些旋律正是歌曲的A段部分,都是三个字串起。
“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我坐在车里,用手机录下了A段部分,然后副歌的旋律就出来了,当时本来是要出去办事的,我就赶紧掉头回家,把小样做出来了。”这个小样跟杨宗南以往做出的小样都不同,并且十分独特,杨宗南自己先填了词进去,内容就是对于方文山填词的要求。
“我把这些歌词唱出来,比如说文山兄,你填词这一段要用普通话,然后副歌部分我唱的是闽南话。其实我也是给他出了难题,一般来讲填词可能根据音乐的旋律,有的字两个音符,有的字一个音符,但是我给他的小样,相当于规定字数,规定哪里用普通话,哪里用闽南话。”
除此之外,此前和杜苏闽沟通歌曲主题、方向时,确定了歌词中要融入闽台特色元素红砖厝、泡茶等,包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杨宗南也写进了小样中,“我用很幽默的方式唱进去,我说你是红砖厝的人,我是隔壁厝的人,就唱了一些有点无厘头的词,但把我对于这首歌的想法都唱给文山了。当时他收到小样也笑得不行了,他说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那么特别的小样。”
做小样的时候,杨宗南为了不丢失灵感,从早忙到晚没吃饭,所以就唱了一句“我知道你在打拼,我也在打拼,正中午咱吃不饱”,然后写各种一起来吃(做阵来吃)。杨宗南回忆,当时确实是饿了,“现在看来还蛮有意思的。”
方文山“输人不输阵”
双语、顶真令人惊喜
对于这样的“命题作文”,方文山照单全收,一周以后就将歌词发来。看到方文山填的词,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首歌是闽普双语,闽南话和普通话的歌词都有。在杨宗南看来,用这两种话填词本身就有难度,而两种话衔接自然、流畅,是难上加难。因为那不仅仅是两种话放在一起这么简单,还需要有同样的押韵。方文山在作词的修辞上还采用了顶真的手法,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很有趣味,这种形式不仅使歌曲演唱情绪更加饱满,也代表了对两岸紧密连接统一的心愿。
“后来我们做过一次连线,我们写这首歌的时候没有见面,他在台北、我在北京,我们相当于是隔空合作。我们认识那么多年了,第一次视频通话,平时不见面就是微信语音、文字,从没视频过。那次在线上聊天,他说他是被我激到了,他用闽南话说要‘输人不输阵’,我听了觉得非常亲切,这是我小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他看到那么有创意的小样,斗志被激起,觉得一定要完成并且做好。其实最开始我是被他激到,他说你怎么写我都能填,然后我才提出那么多要求。这就是创作者互相之间的一种相互激励。”
歌手演绎
张杰、袁娅维闽南话发音准
陈立农精益求精
这首歌由萧敬腾、陈立农、张杰、袁娅维、欧阳娜娜演唱,杨宗南说这几位歌手虽然此前没有合作过,但是觉得他们对于这首歌的演绎非常到位。
录音时,他参与了几位歌手闽南话的教学。当时听到袁娅维第一次录音的歌声,杨宗南震惊于她的闽南话说得那么标准,非常难得,只有两个字杨宗南给了一点建议。张杰是在外地录音的,当时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每录完一段,都会发到群里,由杨宗南来纠正闽南话的发音,经常是半夜一两点,张杰还在群里问他的闽南话发音是否准确。
陈立农是台湾人,但是对于闽南话的发音也非常严谨,“他知道我是福建泉州的,其实泉州的闽南语发音跟台湾地区有区别,甚至台湾不同地区的闽南语发音也不同。陈立农就跟我语音通话,确认几句歌词在我这边是怎么说的,是否需要统一口音来演唱,但巧的是他不敢确认的那几句,我听起来都一样,我说按照你的唱法来就好了。”
2021年12月31日晚央视跨年晚会的舞台上,萧敬腾与袁娅维现场合唱了这首“双语”歌曲《我们同唱一首歌》,引发了众多的关注,网友除表达了对这首歌的喜爱之外,还纷纷表示歌曲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一位台湾网友留言说,非常仔细地聆听了这首歌曲,其中包含的文化、历史、乡土情怀,勾起浓浓的乡愁,很感动。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音乐人杨宗南:跨过海峡,《我们同唱一首歌》,作者:佚名,来源:音乐中国网,来源地址:http://music.china.com.cn/2022-01/14/content_41852458.htm)
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