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诗词中的“七夕节”:为什么总是充满了离愁别绪
- 编辑: 梦与诗巷
- 来源: 百家号
- 点击: 58026
时间: 2022-08-04 15:30:40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诗词歌赋中,关于某个节日、某个主题的诗词作品,或是各种记载往往是有很多。那么在古人的诗词作品中对于七夕节这天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在汉乐府《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写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相爱,而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展现出人间爱情生活因为社会混乱,战争频发,男子服徭役,夫妻久别是常规的生活状态,于是离愁别恨是她们的生活伴侣,夫妇团聚也就成了她们的向往的真实写照。在这首乐府诗中,选词用句质朴清丽,情趣相得。抒发出闺中女子的爱情因人为原因,而遭受到挫折而痛苦忧伤之情情。
宋人范成大在《鹊桥仙·七夕》在宋代所有的咏牛郎织女、咏七夕的词中,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全词如下: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在全词中词人运用群仙妒忌牛郎织女爱情的情节,反衬和深化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悲剧,独具匠心。在叙写过程中采用拟人化和人格化的手法,虚写天上事,实言人间情,别具一格,意韵深远。
清代有女诗人德容观察到牛男织女短暂相会的背后相会短暂,离别长久的真相,于是她在《七夕二首》中对这种长久的离别愁绪进行了描述,诗曰: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织牵送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任何风俗风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在古代七夕这天,妇女们尤其是未婚少女,往往会满怀期待地憧憬聚集欢会,以祈求吉祥祷求巧艺。
然而此时的德容却是无此心境的,这与她国破家亡后,流落异乡的特殊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她疑惑的是牵牛织女相会短暂后,最终是断肠离别,为什么还要在此夕短暂相会。
在第二首中,诗人觉鹊桥不够长,因为自己在异乡,所以她更加清楚牛郎织女短暂相会背后的长久离别,最后剩下的是遥遥相望的愁绪更加令人难以接受。表达了诗人
从以上诗词中,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不难发现,在抒写七夕的诗词中,很少有表达出乐观快乐的感情,大多在抒发离愁别绪,聚少离多的感慨。
从这些诗词中或许可以窥见,古人对七夕节意蕴中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长离别,短相会指代意义的重视胜过对七夕节爱情意蕴本身的重视。
这种情况在文学作品中是很常见的。出现这种状况有三个原因:
一是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当时作家的心境,如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时间正式社会动荡的时期,男子服征役,人为地造成了家庭的破裂以及夫妻的离别。
二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背后隐含的悲剧,鹊桥相会非常浪漫,但是一年只有一次,剩下的时间就是无尽的离别与思念。古代交通不便,生离和死别一样的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次的离别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这是最大的愁绪。
三是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叫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就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强调的也就是作家受到社会环境的冲击,于是产生了文学创作的冲动,所以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大多表现出的郁郁不得志、离愁别绪、伤春悲秋等等思想感情。自然,七夕诗词也不例外。
下一篇:藏在诗词里的文学典故,美到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