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融合取得历史性成就

  • 作者: 刘乐艺
  • 编辑: 董方婷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点击: 1578

时间: 2022-08-26 10:58:29

  8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24日在京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介绍。

  过去十年,艺术创作持续繁荣,推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我们推出的一系列优秀剧目广受好评,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演出414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短短一年就演出147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负责人周汉萍说。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

  “我们还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让老百姓够得着、用得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和实效性。”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负责人陈彬斌表示。

  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云看展”、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十年来,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3.6万家增长到了6.5万家,年营业收入从5.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

  与此同时,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持续发展,自驾游、露营旅游、冰雪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介绍,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旅行社4.2万家,A级景区1.4万个,星级饭店8771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十年来,中国文化遗产资源家底逐步摸清。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通过实施非遗纪录工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等,我们已培训传承人超过10万人次,非遗传承活力不断增强。”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指出。

  “流失文物追索返也是亮点频现,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文物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介绍,过去十年,我国文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坚持保护第一”“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深入人心,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预防性保护、系统保护积极推进,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逐步建立,文化和旅游年(节)以及“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品牌活动影响广泛,有力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文化和旅游领域实现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新时代文旅融合取得历史性成就,作者:刘乐艺,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来源地址:http://tour.youth.cn/xw/202208/t20220825_13947717.htm)

上一篇:白水:田间地头有了“定制文化”

下一篇:不出北京看全国大戏,彰显文化中心影响力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5岁女孩与…

2024-04-18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

2024-03-19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1月21日,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2024-01-22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故事宝盒》作为北方演艺集团…

2023-12-26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3-11-17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