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花落上海,靠什么?
- 编辑: 佚名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 点击: 76109
时间: 2022-10-10 09:58:57
十年前,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莫言获得诺奖,无形中提升了中国读者对每年10月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与期待。实际上,诺奖作家出炉,总是带来一股出版和销售热潮。亚马逊中国曾统计诺奖作家获奖前后的销量情况。报告显示,获奖作品销量均在短期内呈高倍增长,显示出“诺奖效应”的巨大能量。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本月底,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将推出安妮自传体作品系列《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女孩的记忆》。
自201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揽下当年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版权后,从2019年的彼得·汉德克(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的格吕克(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的古尔纳(上海译文出版社)到今年的安妮·埃尔诺(上海人民出版社),连续四届诺奖得主作品均为“上海出品”,均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
近年来,诺奖得主接连爆出“冷门”,无论是格吕克还是古尔纳,获奖之前都未进入预测者的视野。去年10月,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得2021诺贝尔文学奖。此前,这位“冷门”作家作品仅以一两个短篇的形式与中国读者见面。次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即宣布,在诺奖消息公布后,该社已取得古尔纳十部作品的中文简体翻译出版权。今年8月,距颁奖不到一年时间,古尔纳作品第一辑的5部代表作——《天堂》《来世》《赞美沉默》《最后的礼物》《海边》与读者见面。
2020年,美国女诗人路易斯·格吕克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2016年,她的诗歌合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推出,这是格吕克作品首次引进国内出版。《月光的合金》收录了她的四本诗集——《野鸢尾》《草场》《新生》《七个时期》,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阿弗尔诺》和《村居生活》两本诗集,并收录早期五本诗集《头生子》《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阿勒山》的精选之作。
如果说对“冷门”作家的捕获显示了上海出版人的文学眼光,在成熟作家版权运营上,上海出版人显示出了耐力与锁定优质出版资源的专业实力。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作品中译本同样归属世纪文景。自2009年开始引进至2019年,连续推出9部汉德克作品并力促作家本人访华的上海出版人,在10年耕耘后品味到了收获的滋味。
“汉德克是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4年,奥地利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得知自己获诺奖时曾如此感慨。虽然汉德克成名已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没有他的作品中文译本。上世纪90年代,小部分热衷于实验戏剧的年轻人只能读到汉德克剧作的手抄本。戏剧导演孟京辉深受汉德克的影响,他导演的剧作《我爱XXX》中不难见到《骂观众》的影子。孟京辉不讳言汉德克是他的偶像,愿为他“效犬马之劳”。编剧史航、戏剧导演牟森也多次表达对汉德克的推崇。直至2009年,世纪文景开始陆续引进汉德克作品,截至2016年10月,包含《骂观众》《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缓慢的归乡》《去往第九王国》《形同陌路的时刻》《试论疲倦》《痛苦的中国人》的九卷本作品集出版完成,基本囊括了汉德克的代表作。汉德克获诺奖后,此前更多在专业读者圈引发关注的相关作品连夜加印。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获得诺奖之前,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重点耕耘的作家。石黑一雄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2015年出版小说《被掩埋的巨人》,次年1月,《被埋葬的巨人》中文版就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此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已推出石黑一雄《远山淡影》《小夜曲》《无可慰藉》《浮世画家》等多部作品。2017年获诺奖后,时隔三年多,石黑一雄的首部新作《克拉拉与太阳》简体中文版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首印10万册,不到一个月就启动加印计划。
如今,读者正在期待安妮·埃尔诺作品的全新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将推出的三部作品都带有自传性质,其中,《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人的故事》分别在法国创造了50万和45万的销量。
在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安妮·埃尔诺以此为契机,以《一个男人的位置》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一生。这本父亲的传记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女儿背叛的故事——背叛她的父母、她的成长环境,在亲情和耻辱之间,在归属和疏离之间的分裂。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病后,安妮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在新作《一个女孩的记忆》中,安妮·埃尔诺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六十年后,她发现自己可以抹去中间的岁月,重新回忆这个她曾想完全忘记的年轻女孩。
安妮·埃尔诺曾说,生活并不能支配什么。它不会自己书写自己。它是沉默的、无形的。书写生活,就是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而不是发明或改造,就是要把它镌刻在形式里,镌刻在句子里,镌刻在词语里。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中心主任赵伟表示,安妮·埃尔诺无所畏惧地记录了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与集体记忆的看法,她的作品采用白描式的中性写作,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安妮·埃尔诺的写作在近年进入诺奖候选榜的作家里独树一帜,绝无雷同”。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连续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花落上海,靠什么?,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1009/c403994-3254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