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难求,民族舞剧《红楼梦》何以成爆款
- 编辑: 王慧
- 来源: 音乐中国网
- 点击: 139898
时间: 2023-03-08 10:57:14
3月9日—12日,在观众的翘首期盼中,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将于南京再度起舞,由此掀开2023年全国巡演的序幕。此番已是这部舞剧的第四轮全国巡演,但观众热情依旧不减,所到之处均是一票难求,俨然成为了演出行业的“爆款”。
舞剧《红楼梦》为何越演越热?究竟是什么“点”触发了当下年轻人的情感共鸣?新一轮巡演启程之前,记者对话民族舞剧《红楼梦》主创,为观众揭开该剧台前幕后的甘苦,解密“爆款”背后的创作密码。
以年轻的方式诠释“红楼”故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几十年来,《红楼梦》改编的版本层出不穷,此前有数版影视作品“珠玉在前”,而舞蹈界改编的也已有五个版本了。
2019年,经江苏大剧院一批年轻文化工作者的集体投票,《红楼梦》从剧目海选库中脱颖而出。这令江苏大剧院副总经理李斯思感到吃惊,“没想到现在的年轻人会对这样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感兴趣。”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个题材的舞台呈现难度很大,很可能吃力不讨好。经过多次商讨、论证之后,江苏大剧院决定从年轻人的审美视角出发,打造这部红楼舞剧。
于是,舞剧《红楼梦》请来的主创和主演,均是清一色的“90后”。作为中国舞蹈界新生代的杰出代表,如何将意蕴深刻的文学名著重构成符合当下审美的舞剧,考验着这群年轻人的创作智慧与魄力。
“红楼梦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可以解读出不一样的红楼味道,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爱情故事看,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家族兴衰的侧面记录,当然,还可当作那个时代里社会横切面的浮世绘。”舞剧《红楼梦》的导演之一李超坦言,刚接下这个项目时,心情是激情且兴奋的,但短暂的兴奋过后,便是长达半年的“自我折磨期”。
《红楼梦》内容庞杂、博大精深,究竟该如何讲述?
创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解构与重建的过程。李超试图翻越文学的藩篱,借助音乐与肢体语言的表达,建立舞剧《红楼梦》的独特视角。一遍遍地反复阅读原著后,李超发现,最能打动他的还是“十二个姑娘”的命运。最终,他决定从“十二位姑娘”入手,讲述“十二金钗”盛开和凋零的生命历程。
“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我很感谢观众能接受我们的出格和冒险。”李超和年轻的创作者们从常规的舞剧叙事手法中独辟蹊径,采取传统章回体小说特色,分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篇章,各自独立又串联成篇,着重展现个人命运与家族的深沉关联。
在痛苦和挣扎中“精雕细琢”
“以往的创作我都会有很多的选择,哪种角度描述故事?画面是什么样的审美属性、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情绪是哪种处理、何种质感?然而创作‘红楼’,就像在一个所有既定中去呈现、复制,然后等着被比较。”
回忆起舞剧《红楼梦》创排过程,所有主创、演员都仿佛经历了一场长途负重拉练。身为导演的李超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和团队从早到晚都“泡”在排练厅里,对每一个细节进行雕琢——大到情节的铺排、音乐的处理,小到肢体动作的发力、舞蹈语言的运用。巨大的压力让他的体重噌噌往下掉,一下子瘦了15斤。
排练时,李超一次次地打破时空感,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古今对望”,甚至产生了一种神奇微妙的情感碰撞。“也许是太投入了,排练整个过程,我一直处于压抑和紧绷的状态。”有时候演员们有说有笑地走进排练场内,看到李超面色凝重的样子,都不敢上前与他攀谈,生怕一不小心就让他出了戏。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如何用舞蹈动作表达出人物内心情绪,对所有的演员来说,颇具挑战性。李超自我评价在工作时是有“洁癖”的,他对演员的要求极为苛刻,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是每一口气息,都要求“唯一准确性”。他还要求演员不能停留在“悦目”的层面,更要达到“赏心”的深度,必须通过深入的思考、情感的带动来展现人物,“你心里有的东西,肢体和表情才能到位。”
《红楼梦》主要演员分为两组。今年25岁的年轻舞者姜爱东,在剧中饰演贾宝玉,这是他第一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角色,如何将人物的性格拿捏得当,呈现属于自己风格的贾宝玉,成了姜爱东考虑最多的事,“因为贾宝玉的表现好坏,将直接影响整部剧的呈现。”
为了更好地贴近角色,姜爱东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也反反复复看了之前的影视剧,从中对比、打磨人物的表现手法,“塑造贾宝玉,最重要的是把握他的眼神,活泼灵动又不失真挚。直到今天我仍在研究,希望能够更好贴近他的真实内心。”
舞台作品与文学作品对话的探索样本
2021年9月,民族舞剧《红楼梦》迎来了首场演出。舞台上,轻撩帷幔,静推屏风,十二金钗身着鲜艳华服、徐徐起舞,红楼之景如油画画卷般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令人沉醉。
这之后,无数的好评如排山倒海般袭来,豆瓣8.6的高分、场场爆满、许多观众二刷三刷……2023年,舞剧《红楼梦》计划进行超过60场的全国巡演,上海、成都、景德镇、济南、临沂等城市开票即售罄。
这样的票房盛况,让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出品人廖屹直呼“没想到”。但他内心更为欣喜的是,演出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走进剧场,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受到青年一代的喜爱。
“民族舞剧《红楼梦》将传统题材成功地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舞剧的形式传递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审美意境,当代性强,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在廖屹看来,舞剧《红楼梦》不仅完成了传统文化从古至今的解读,也成为了中国舞剧与经典文学作品对话的探索样本,更让他看到了传统题材艺术创作更广阔的空间。
面对纷至沓来的好评,李超同样始料未及,“这就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的时候,看着台下的观众热泪盈眶,李超也会抑制不住地泣不成声。“百年以后,观众仍然会被那个年代的女性故事所吸引、所感动,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女性的力量。”
当然,舞剧《红楼梦》也并非没有遭遇过批评,面对批评,主创们会把观众的意见一一收集起来,一边演一边改。比如很多观众反馈:“太想看十二个姑娘同框了!”所以在之后的版本中,导演又创造性地加入了“新场面”,“原著里,《红楼梦》中的12个姑娘没法同时在大观园里出现,我们针对‘游园’这一章节,重新作曲、重新设计舞美、重新编舞,借‘惜春笔画大观园’之由,给了十二金钗齐聚的机会,因为我们对这一群姑娘和宝玉太喜欢了,所以想在舞台上送给他们一份团圆。”
“我们深知自己还很年轻,但对待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剧场艺术创作的野心同样捧在手心。或许,曹先生之后就再没有完满的红楼之梦,亦或许,‘遗憾’才是红楼梦最完满之处。”一次演出结束之后,李超在社交平台这样写道。
“我没法给这部作品打100分,但我至少可以给自己打100分。”对于李超而言,年轻观众愿意多次走进剧场,并且细细琢磨“红楼梦”背后的故事,这部舞剧的意义已然达到。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一票难求,民族舞剧《红楼梦》何以成爆款,作者:王慧,来源:音乐中国网,来源地址:http://music.china.com.cn/2023-03/07/content_42284147.htm)
上一篇:《五星出东方》新疆首秀惊艳亮相
下一篇:《只此青绿》启动120场巡演
评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