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作者: 张一昂
  • 编辑: 张一昂
  • 来源: 《奔流·小作家》编辑部
  • 点击: 625

时间: 2025-03-21 16:48:46

诗句原文及背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张继在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精准地捕捉了客旅他乡的愁绪与秋夜的清冷孤寂。

字词释义

月落:指月亮落下,描绘出时间是在夜晚且已至深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乌啼:乌鸦啼叫,乌鸦在中国文化中常与衰败、凄凉等意象联系在一起,其啼叫声更增添了夜晚的阴森和孤寂之感。

霜满天:并非实指霜布满了整个天空,而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描绘出秋夜的寒冷和清冷,霜气弥漫,给人一种压抑、凄清的感觉。

江枫:江边的枫树,枫叶在秋天会变红,与周围的景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同时也增添了几分秋意和萧瑟之感。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在黑暗的江面上闪烁,显得格外孤独和微弱,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和冷清。

对愁眠:诗人面对着江枫和渔火,心中充满了愁绪,难以入眠。“对”字将诗人与江枫、渔火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相互映衬的关系。


赵琢言     8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意境营造

视觉层面:诗句构建了一幅秋夜江景图。月亮落下,天空显得昏暗,江边的枫树在夜色中影影绰绰,渔船上的灯火星星点点,闪烁不定。这些视觉元素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秋夜的寒冷和寂静。

听觉层面:乌鸦的啼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和恐怖的氛围。这种声音与周围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愁绪。

触觉层面:“霜满天”让人仿佛感受到了秋夜的寒冷,霜气弥漫在空气中,侵蚀着诗人的身体,也侵蚀着他的心灵。这种触觉上的感受与视觉和听觉上的描写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意境。

情感表达

羁旅之愁:诗人此时正漂泊在外,身处异乡,面对如此清冷、孤寂的秋夜,心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对愁眠”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愁绪,他难以入眠,只能对着江枫和渔火,沉浸在自己的忧愁之中。

人生失意:结合诗的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可能也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了挫折和失意。这种愁绪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无奈。

艺术特色

动静结合:“月落”“乌啼”是动态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变化和生机;而“霜满天”“江枫”“渔火”则是静态描写,描绘出秋夜的清冷和寂静。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层次感。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秋夜的景色之中,景中含情,情由景生。通过对秋夜江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羁旅之愁和人生失意之情,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文征稿:
中国少儿艺教网首页点击【全国中小学生全息作文大赛】专题页面,直接注册、参赛,按照提示提交作文作品。


(责任编辑:张一昂)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解析: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下一篇:描写兰花的诗句





相关内容

诗情画意的春天

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

2020-03-09
诗情画意的春天
回忆看露天电影的年代

大集体时,农村不仅物质极端匮…

2017-01-16
回忆看露天电影的年代
善良的猪兄弟联手守西瓜

勤劳的猪爸爸种了一大片西瓜,…

2017-01-12
善良的猪兄弟联手守西瓜
两种心境大不同——“官”和“财”的故事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

2017-01-12
两种心境大不同——“官”和“财”的故事
有一对父子他们扛着驴上街

父亲让孩子骑在驴子上,自己则…

2016-11-26
有一对父子他们扛着驴上街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