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机构

  • 作者: 秩名
  • 编辑: 王翔
  • 来源: 艺教网
  • 点击: 946

时间: 2010-08-31 15:30:21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在当时的中国,由于孔圣人的这句话,神话传奇小说受到了蔑视,散佚较多。唐代传奇小说《杜子春》也不例外,在清代以前也遭到过如此下常为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文学界一直围绕其原文作者争论不休。就这些问题,我们在前一篇文章中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但是,中国的牛僧孺和日本的芥川龙之介为什么创作了《杜子春》呢?芥川为什么在中国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选定了《杜子春》呢?其背景何在呢?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杜子春》问世的社会和其作品描写的世。

  作家在描写社会的同时,也在描写作家本人。否则,作家在这个社会上就没有其立身之地,作家本人对社会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无论是牛僧孺的,还是芥川龙之介的《杜子春》,它们都贯穿了神奇玄妙的色彩,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窥视到当时社会的部分风貌和作家本人的思想动。

  首先,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两位作家置身的社会状况。就牛僧孺所在的当代社会,近藤春雄在《唐代小说研究》中这样写道

  以安禄山之乱为契机,唐代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人心惶惶,焦躁不安,梦想一夜暴富。有了钱财,立即游玩挥霍,追求瞬间的享乐。有些人一贫如洗垂死挣扎,有些人成为新的暴发户,特别是外国商人得势较大。使人想到,这种状况竟与我国战后不久的情形十分相似。杜子春传可以说正反映了这样的一种社会景象。

  的确,牛僧孺的《杜子春》问世的时期正处于唐王朝从繁盛走向衰退的阶段。当时,宦官独裁,节度使专横,民族矛盾尖锐,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人们处于这种社会,不得不走向颓废,但当发觉其享乐将瞬间消失,脚下却已经步入逃避这个社会的边缘,于是开始求助神仙。当时在唐代以天子为主,求神拜仙风行一时。这便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就这一点,该书所说上仙正应当说是这一社会的写照。对近藤春雄的这一见解,笔者表示赞。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秩名,来源:艺教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最高文学研究机构风雨路:郑振铎对批判很意外

下一篇:英国文学学会机构组成





相关内容

颠沛流离的晚年

公元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

2017-11-18
颠沛流离的晚年
诗词特点

诗词的语言必须具备精炼凝重的…

2017-11-18
诗词特点
被贬永州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

2017-09-30
被贬永州
“举措失当”的成语典故

你知道“举措失当”这个成语是…

2017-01-12
“举措失当”的成语典故
宋词的巅峰时期

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

2016-11-23
宋词的巅峰时期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