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基础知识_水粉画风景写生步骤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85
时间: 2010-10-27 19:29:19
水粉画风景写生步骤
由于室外光的多变性以及景物的繁杂性,风景写生在难度上要高于静物写生。初学者在没掌握正确的步骤画法时往往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看到什么画什么,结果越画越乱。其实无论画什么题材,对色彩造型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风景画法并不是另外一套,只是在具体对象的表现方法卜有特殊的要求,要将已往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运用到风景写生中去,并得以继续地巩固与提高。
风景油画柯罗
秋天的风景油画 凡·高
一、构思
构思即立意,一是意境,二是画意。意境指画面的视觉形象给予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画外联想;画意指画面的营造,以及视觉形象的表现意图和手段,二者相辅相成,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要在作画前必须首先确定意境特点和相应的画意倾向。
风景写生的意境是根据个人不同的情趣、审美爱好、精神的影响和画外事物的联想而来,同一处景物有人体会它古朴典雅,有人会感到清新明快,也有人会被它强烈的色彩所吸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多从对象中去体会人间情感的因素,作为写生时所追求的基准。例如法国画家柯罗笔下的风景是一种抒情的、富有诗意的田园景色,而凡·高笔下的风景却是阳光下的暴晒及精神上的骚动不安,两者的区别足以看出构思中意境所起的作用。
当构思确立之后,也应产生相应的、能准确表达此意图的形式语言,并体现在构图、形态、色彩、笔触等方面,力求贴切、准确。不切实际地滥用形式语言只会哗众取宠,难以准确生动地表达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图1
图2

图3

图4
二、构图
风景构图是在广阔而丰富的自然界中,选择最有代表性、最激动人心的景象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在画面上布局。但是要注意画面中既不能没有主题物,也不能存在多个主题物。选取的景物要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1.趣味中心
无论何种题材的画种都应有一个主题物,两个以上主题物的出现则会削弱人们的视线,最主要的景物难以突出。一般来说,主题物所占画面的面积较大,并应安置在画面上较为突出的地方,其他部分与之相补充,相对比,相协调,从而达到整体上的多样统一。由于种种原因有时画面的主题可以成为趣味中心,而有时主题过大或不集中就需要通过某个有情趣、有意味的景物吸引观众视线,也就是画面的“趣味中心”,它不仅标志着一幅画的情趣,并在形成画面的向心作用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可以分析出画面中凡是位置较醒目、处理很到位、刻画较精微并很能吸引人们视线的部分,就是“趣味中心”。图2是美国写实画家怀斯的作品,这张构图中的视平线较高,大部分画面处于较暗的地面景物之中,画面前景的一汪积水反射出较亮的天空和景物的剪影,形成了画面中的“趣味中心”,使本来略显沉闷的画面有了生机和情趣。另外,图3中的人物、图4中的小树都可称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2.近中远景的构图方式
将景物分为近、中、远三段,主题处于中景位置。这是传统的构图方式,画面效果较为全面、完整。虽然此构图方式已被后人所打破,但作为风景写生的基本训练是十分有益的,可以有效地拉开景物间的距离,建立起不同深度层面在对比上的秩序感。
这种构图方式强调中景的主题部分,因此主题较为突出鲜明。近景起着陪衬、烘托主题的作用,并通过近景的透视线方向引向主题,显示出观者到主题的距离。而远景又在解释着主题物的环境状况及主题至远景的距离,使画面更有深度。
3.视点与取景框在构图中的作用
视点即是画者眼睛高度的位置。高视点取景,地面宽阔深远,适合表现以地面景物为主的风景(图3)。低视点取景时,地面被透视压缩,地平线以上的空间增大,适合表现广阔的天空、云彩及建筑、树木等(图4)。为了构图方便可以用黑色卡纸自制一个取景框,中间挖一个与画纸的比例相等的方孔,起着如照相机的取景框的作用。也可以用两只手张开拇指和食指呈90度角,正反对接形成一个取景框,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的不断比较和选择来确定最后的构图方案。
4风景画构图的形式感
形式感是指风景画构图中的抽象因素,如点、线、面的有规律的组合,使画面富有韵律感,就像音乐中的节奏与旋律一样,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作品的魅力,同一处风景形式感的处理恰当与否会产生较大的差别。
有关形式感的因素有很多,画面中景物的繁简、高低、大小、方圆、虚实、曲直、黑白,多样与统一、均衡与平衡都需要在构图中分析运用。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的横线、竖线、斜线、曲线及几何形是体现形式感的主要手段,不能忽视。
例如:垂直线给人以静止、崇高的感觉,并能使画面在感觉上向上下扩展;水平线给人以广阔、平静的联想,并使画面有向左右扩展的感觉,以水面、地面为主体的画面常用到这种形式感;垂直线与水平线相结合形成十字线,兼有垂直线与水平线二者的形式感,地平面、水平面与高耸物相结合的画面常用到这种形式感;斜线具有运动感,重复斜线的运动感更强,对角线是画面上最长的斜线,形式感觉最明显,充满动感的画面常用这种形式感;三角形和倒三角形构图分别给人以稳定和不稳定、动荡的感觉,表现水恒、庄重和表现激烈运动的画面常用到这两种形式感;圆形给人一种向心力,圆形上的每一点还存在着相互间的引力,复杂的画面为了突出主体,聚集力量,常用到这种形式感;起伏线具有波浪般的运动感,形式感来源于自然。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各种新颖的形式感,不能生搬硬套,最好将各种形式的线隐藏在画面内,并且要运用得贴切、自然、生动。
三、铺色调画出整体关系
水粉画风景写生的关键步骤在于开始铺大体色调,画出整体大关系。铺色时可以从景物的暗部人手,然后依次过渡到半受光部和亮部,这种方法适合表现半受光或四分之一受光风景,适合表现反差强的景物。也可以从天空人手,由远景到中景、近景依次画出,这种方法适合表现有深度空间的风景,同时兼顾到主要色彩的对比关系的预先确定。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但是,运用这些方法还要依据具体表现的对象而定。
铺色调是与画面色彩的关系密不可分的,即在铺色时就应抓住对象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使亮色、中性色、暗色、同类色素都分别有一个色阶上的联系。例如当画面出现许多绿色植物时就应同时比较远、中、近的绿色以及地面上的绿色,区别它们之间大块的明度、色相、色纯度上的对比,并按照排列画出来,使之形成一个色的“链条”,然后再找出一种画面中多处出现的另类颜色,也像上面讲的那样分析出来表现在画面上。这样,一般一幅画分析出三至五个色彩系列,再经过调整后,大的整体色调就铺设完成
了。但是要注意一定要整体观察,不要被细节和小色块所迷惑,如果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色调,任何细节的刻画都是多余的并会起破坏作用。
四、深入表现
在深入表现之前需要先调整色调,此时可暂停下来退开画面看看,将不准确的色块调整到位,再开始深入表现。深入时始终不能忘记整体,要求在用笔上从形、色、笔触三方面尽力追求完美的结合,并根据景物特征运用水粉画的各种表现技法,有强有弱、有张有弛、有松有紧地画出具体的景物内容, “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准确地把握对象给画者的感受和感觉,或轻松、或奔放、或强烈、或古朴,把个人的体会化作色彩和技法语言,用“写”与“画”的方法体现在画面上。
五、调整统一
画面的调整本该贯穿始终,而修改本身就是一种调整,每个阶段只是调整的内容、方式和程度不同。这里说的调整是完善形象、完善形式和深化内容的最终塑造过程。主要是根据开始的意图和所追求的效果进行增添、删除或概括。
一般调整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画面中要有色调感,亮部或暗部能分别统一在一起,相互间又有明确的冷暖对比关系。
2.画面中要有黑、白、灰的对比关系,色彩要有纯度的对比关系。
3.画面中切忌平均对待,应分清主次与松紧。
4.表现手法要一致。提高绘画的神韵、意境和艺术表现力。
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根据画面来确定,但不宜过多反复修改,防止画脏、画乱而影响整体效果。
1.水粉写生步骤图
步骤一:在构完图之后先用较多的水分画天空和远山,使之相融在一起,然后用稍浓的颜色画山体和远景的树与草,力求一次完成,以后尽量不再修改。

步骤二:使用大笔触、湿画法将右边的石墙的大体色画出,再用水彩画法将前景地面铺上颜色,将石墙后树叶的大体色用枯笔擦出。

步骤三:画岸坡和石块大体色,用湿画法、竖笔触将水的大体色画出,尽可能将水中倒影的色彩变化一次完成,达到水色柔润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