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基本技法_安瑞阁写意牡丹画200法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91

时间: 2010-10-27 21:18:09

 


 

   本人在长期研习、创作和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创作理论和教学方法。尤其以蓬勃生机、昂扬动势、骏骨英风为特征的风牡丹,受到人们喜爱。现以文字形式,将画法200例面世。以飨各位道友。并祈方家教正。
    国画艺术既有穷毕生之精力难探底蕴的精义奥理,又有触手有得的形而下之细微末节。“国画艺术,半是修炼,半是悟性。”须经过由本逐末,又由末逐本的无数次反复琢磨,方可登堂入室,渐入佳境。
    本技法,既提倡对国画艺术的心性把握;又强调对国画艺术理论问题的全面理解;同时注重于技法和画面整体关系的把握;还重视对最初级操作技法的表述。因此适用于初学者的入门。又给具有一定基础的朋友,提供了可资深入研究探讨的借鉴。
写意牡丹画200法
一、  心法七则:
    1、善于继承传统古法,虚心学习今人众法,勇于创造自我新法。把一切他人之法,变为自我之法,才是有法,我法。
    2、技法,只有经过艰苦地千百次地练习,达到可以忘掉的程度,即艺术心理学所谓动力定型,才具有技法的意义,方为得法,入法。
3、有法不执,无法而法。只有经过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转换,达到知通能变,得法能化。方为活法,至法。
4、道为理之母,理为法之母。只有符合至道至理的技法,方为正法、大法。
5、“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道在心悟,岂在言说。”技法,必须有人的心迹、性灵的灌注其中,才是真法,妙法。
6、为深入探讨而条分缕析。为综合运用须融会贯通。把每一具体技法都当作整体系统的一部分,整体地运用,又运用于整体,才是大乘之法。
7、悟至道,明至理,得至法。善养浩然之气,笔墨随心而运,笔下无不中矩,方为得道。
二、怎样把自然对象转化为艺术作品,需要综合理解,综合运用的十二种方法。
1、抽象化:抽出表现对象的本质,以及本质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创造能够表现本质的第二自然。
2、典型化:剔除非美因素。将美的因素进行提炼、加工、概括、升华。集众美为更美、最美。
3、意象化:既不再现原形具象,又不表现绝对抽象。而是要创造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相融相化而成的意象。
4、笔墨化:以浸透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以写为中心的笔法、墨法、彩法、水法,进行艺术创造。
5、程式化:运用传统中便于意象创造而形成的绘画程式,进行造形,赋彩,构图。
6、构成化:运用形式美规律作为依据,进而形成的构图法则,进行创造性画面布置。
7、节律化:依自然的、社会的、生理的、心理的节律,构筑具有节律的秩序化的艺术世界。
8、生动化:以生命、生气、动姿、动势为出发点和归宿,创造具有蓬勃生机、气势的艺术作品。
9、情感化:以丰富的情感注入表现对象。满怀激情投入创作活动。让艺术作品代作者传达情思。
10、性灵化:让造化得到心源的烛照。让技法得到慧心的浇灌。让作品处处显示妙悟和灵心。
11、哲理化:以理性之心,以理性之笔墨,以对造化的理性观照,创造能够以形媚道的艺术作品。
12、诗境化:以诗一样凝炼、深邃、含蓄、优美的艺术语言,造型设景。创造具有无穷情思内蕴的意境。
三、花朵画法:
1、  执笔法
    用擫、压、钩、格、抵五字执笔法。要求指实、掌虚、腕活。
2、用水用粉法
要求水多粉薄。粉厚则笔滞色腻。
 3、蘸色法
从笔尖到笔根,颜色由浓到淡自然过度。不可过生、不可过熟。
 4、基本运笔法
卧笔侧锋以取妍。
 5、花瓣起笔
逆入起笔以忌浮。
 6、花瓣行笔法
运笔涩行以取厚重。同时以提、按、顿、挫、揉等各种丰富灵活多变的运笔方法,求得笔下花瓣形状姿态的丰富多变。
 7、花瓣收笔法
回锋收笔以忌飘。
 8、虚笔法
    用笔要虚灵、含蓄、浑化,不可刻划,防止花瓣死硬呆板。
9、基准型花瓣形态及画法
   自花瓣尖部入笔,以笔锋纵向横向同时运动。至花瓣上部时,以笔肚向一侧转动。同时,以拇指食指捻动笔杆向下按笔。使画出的花瓣整体形态及左右上部边沿都是优美的曲线。
10、花瓣形状的几种常见错误
A、直拖过于窄长。    B、横扫过于宽胖。
C、标准扇面形。      D、对称两笔型。
E、直按无书写意味。
 11、花瓣组织三笔参差法
①、  起手式(中心式)。如图:
A                     B
    把A、B作不同角度的旋转,再进行翻转,可得到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走势的起手式。
②、  变通式(边缘式)。如图:
A                     B
    把A、B作不同角度的旋转,再进行翻转,可得到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走势的变通式。
   ③使用方法:
   先在花朵中心位置画出起手式,再借用已画好的一笔或二笔按变通式结构添加成新的三笔,依此方法直至画成自己设想的大小适宜的花型。
12、花瓣组织的几种常见错误:
①   重复。
A、方向重复。   B、大小重复。
C、形状重复。   D、色彩重复。
②   左右对称。
③   丁字型对立。
④   起笔齐首。收笔齐尾。
13、画花朵的用笔顺序
    先画中心区。次画花芯区。然后画上部。再画下部。最后审视周围,收拾成型。
14、花朵方向的偏侧法
    不可太直,不可太横。要斜向取势,偏侧以取妍。
15、花朵姿态的曲线法
要把形轴线与势轴线相区别。使势轴线偏离形轴线与画面气势相统一。并且使势轴线成为优美的曲线。如图A:图中,①为形轴线。②为势轴线。
 

 


16、花朵结构中花瓣相互间的S型关系
    势轴线两侧的花瓣成S型排列。如上图B:图中①与①、②与②、③与③、④与④、⑤与⑤为S型排列。
17、花瓣的内凝与外拓
    每一瓣的取势都要向着花芯,形成八面拱心的内凝之势。每一瓣都要从蒂上长出来,有一种向外怒放的外拓之势。
18、花芯画法的入手式----六笔法
    要求每一笔的方向、长短、曲直、钝锐以及所形成的空白都不一样。如图:
19、花芯与花朵气势的协调
①   花芯方向是势轴线的重要标志,要使其与形轴线相偏离,以产生动势。
②   花芯方向不能与势轴线相背相犯。
20、花芯部位的色彩处理
①   在整个花朵中颜色最浓。
②   浓色要与主色调协调。
③   浓色也要有层次感。
④   在画蕊时不要全部覆盖。
21、花芯与花朵透视关系的协调
花芯应据花朵正侧俯仰的变化而有大小横竖疏密的变化。
22、花朵明暗块面布置法
①   按素描色彩关系布置黑白灰。
②   注意处理强对比和弱对比。
③   忌花、忌平、忌乱。
23、花朵外型的处理方法
①   笔墨偏往多处加,不要填空。
②   要形成破绽圆,圆而不圆,不圆而圆。
③   外围花瓣要整中有碎,碎中有整。
④   左右不能对称。
⑤   纵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
24、怎样使花朵活泼生动
①   花瓣要有力、有势。
②   强化S型结构。
③   强化浓淡对比。
④   强化圆缺对比。
⑤   强化纵横对比。
25、怎样使花朵湿润水灵
①   适当多用水。
②   活用笔根。
③   适当用枯笔。
26、花朵边缘与叶子间关系的处理
①   要用虚笔分界,忌用实笔刻画。
②   巧用修饰法。破花瓣呆,破花朵圆,破边缘太整齐。
③   浓色叶衬托淡花。
27、花萼花托花茎与花朵关系的处理
①   正确确定花萼位置与方向,以增加花朵的动感。
②   花托与花萼透视关系要正确。
③   花茎与花朵气势要统一。
28、花蕊的基本画法
①   单根蕊下尖上圆,下细上粗,呈抛物线状。
②   三笔一组,如画花瓣的三笔要求。
③   先画四组,形成略圆形状,根据疏密聚散原则,再加上几笔,形成完整花蕊。
29、怎样使花蕊色彩更突出又协调
①   花芯用浓色衬托淡蕊增加对比度。
②   黄色中加白粉以使柔和。
30、怎样使花蕊与花朵的取势相协调
   花蕊和花朵的势中轴线相一致。
31、要处理好花蕊与花瓣与雌蕊之间的透视关系,使其前后左右的关系分明,以增加立体感。
32、花蕊形状的要求与花朵外形的处理方法相同。
33、花蕊与花朵色彩形状大小间关系的处理
花蕊色彩要与花朵色彩形成大的对比。同样大的花朵花蕊大小要有变化,小花朵花蕊不可过大。
34、花朵位置处理要有疏密。忌并列、 成串、等距、等量、三角形、抵角抵边。主花前方要留有充分的空间。
35、一幅画上花朵在色相处理上要统一而变化。忌浓淡一致,忌色相太杂或太一致。
36、花朵方向的处理要有统一有变化。忌左右并列,忌前后成串,忌过直、过垂、过横。忌正相向、正相背、丁字型。
37、花朵前后关系处理上要有遮挡,忌相切。
38、一幅画上花朵形状大小要有变化
忌纸边半朵。忌藏而散乱。忌形状大小雷同。忌全部盛开。
39、花蕾画法
①   强调颜色浓淡对比要强烈。
②   先画萼或先画花瓣。
③   外形与花朵要求相同。
四、花叶画法
  1、蘸色法
先从笔根蘸水,然后笔尖蘸浓色,在调色盘里揉动,使笔上颜色由浓到淡,过度自然。
不可过生、不可过熟。
2、  一笔墨色变化法
   要蘸一次重墨,在画很多叶的过程中逐渐加水,使墨色由浓到淡自然过度,有变化,又有统一。不要画一个叶蘸一次墨,造成画面花乱。
3、  用水法
A、  笔根蘸水为主。
B、  笔尖蘸水为辅。
C、  续水与续色同时,以防色调不统一。
D、  注意用水量,少不至枯,多不至漫漶。
4、  画叶用笔法
A、  卧笔侧锋。
B、  起笔逆入。
C、  运笔涩行,加顿、挫、揉动。
D、  收笔回锋。
E、  有实有虚,使之灵动。
5、  花叶基准形状
  与花瓣相似。
   收笔方圆并用,在此基础上加强长短、宽窄、方圆、大小的变化。
6、  布叶的三笔参差法
①   起手式(中心式)。如图:
        A                    B
把A、B作不同角度的旋转,再进行翻转,可得到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走势的起手式。
②   变通式(边缘式)。如图:

 

        A                B
把A、B作不同角度的旋转,再进行翻转,可得到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走势的变通式。
③应用方法。
先在预定画叶的中心位置,画起手式。再借用已画好的一笔或两笔,按变通式结构,添加成新的三笔。依此方法,可任意往上下左右方向添加花叶。
7、  花叶组织的几种常见错误
①   重复。
A、  方向重复。B、大小重复。
B、  形状重复。D、色彩重复。
②   左右对称。
③   丁字型对立。
④   起笔齐首,收笔齐尾。
8、  分组布叶法
以三片叶作为一小组。   以三小组作为一中组。
以三中组作为一大组。  以三大组组成画面。
把三片叶一小组的势轴线,作为一笔对待,参与一中组的组合。并按布叶三笔法,组成一中组。再把一中组的势轴线,作为一笔对待,参与一大组的组合。依次类推,直至组成大幅画面。
9、  布叶总原则
①   枝应节长,叶顺势生。
②   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10、 布叶的气势处理法
①   处理好生理四势。
A、生长势。    B、支撑势。
C、重垂势。    D、动摇势。
②   处理好构图二势。
A、内敛势。    B、外拓势。
11、 布叶的块面处理法
①   一幅画要有大块面、中块面、小块面的互相配合。
②   有疏有密,有聚有散,疏中有密,密中有疏。
③   忌大小均等、形状雷同、不分疏密。
12、 花叶色彩块面处理法
①   一幅画要有大的色块对比。
②   色块间大小、形状、色彩忌雷同,同时忌平、忌花、忌乱、忌散。
13、 折枝花花叶的S线参差法
一枝花花枝左右两边布叶不可对称处理。
14、 花叶团块边缘的处理法
①   边缘要有整碎、曲直、圆缺变化。
②   忌圆,忌齐,忌太整,忌太碎。
15、 花叶的朦胧与俏丽
①   密集、浓重处要朦胧,以求厚重。
②   上下两侧要清晰,求俏丽。
16、 怎样达到清新润泽,元气淋漓
①   用水充足。
②   不重笔。
③   用笔果断。
④   墨色饱满。
⑤   层次丰富。
17、 怎样使花叶活泼生动
①   加快运笔速度,使其劲挺骏健。
②   用运动取势法,选取人或动物运动中,最富动感的一刹那,作为花叶取势的范本。
③   笔墨偏往多处加,以增加舞动感。
④   在统一花叶总趋势前提下,增加波动感。
18、 怎样使花叶层层叠叠
先画的叶留下空隙,用淡色画空隙处,以增加层叠厚重感。
19、 实笔勾筋法。采用四笔勾筋法。如图:
20、 虚笔勾筋法
在叶子较轻淡或密集处,不要把叶筋每笔都勾到位。而采取筋线缺失、简短、虚化的方法。以使花叶朦胧、浑化、虚灵。
21、 勾筋的基本要求
①   用抛物线勾筋。
②   用黄金律方法,选取线的交搭点。
③   线与线之间,忌重复,忌丁字,忌齐头、忌对称。成组叶子的叶筋,特别要注意,忌纵向重复、横向重复。
④   按黄金律方法安排几条筋线的长度。
⑤   主筋不可太居中,太靠边。
22、 叶筋的用笔用线
①   老叶适当用涩笔、顿笔,以求叶有厚度和立体感。
②   嫩叶用笔畅快,以求鲜嫩。
23、 叶筋的用墨用色
①   叶筋墨色要稍微浓于叶,又不可太浓,以防刻露。
②   叶筋墨色不能太淡,以防淹没失去骨力。
③   要在叶半干时勾筋,早了漫漶,晚了筋叶不相融而刻板。
24、 叶筋的率勾法
根据熟练程度,由楷书勾法过渡到行书勾法。再过渡到草书勾法,即率勾法。
25、 叶筋勾法的灵活处理
大叶可勾成小叶、小叶可勾成大叶。
横叶可勾成竖叶、竖叶可勾成横叶。
一个叶可勾成两个叶、两个叶可勾成一个叶。
叶筋可以超出叶子轮廓以外。
26、 区分正叶与侧叶,大叶与小叶的勾筋方法
①   分清小叶与小面积的叶,小面积的叶只是叶的一部分,不能勾成完整的叶。
②   分清正叶和侧叶,勾出透视效果。
27、 嫩枝的用笔与用色
①   用笔要流畅、圆润、有弹性。
②   色要绿中带红,水分适当,有鲜嫩感、生机感。
③   嫩枝的交叉布置,应成女字型。禁忌和勾筋相同。
28、 叶与枝之间的联结
①   先画叶后画枝。
②   叶中留有空隙,以显枝脉。
③   叶与枝的方向要同中有异。
④   小枝与叶交搭要正确。
要长得上,成一体。采取三笔女字型交搭方法。枝不要补空,处理要有助于增强气势。
29、 花萼、小叶的用笔用色
①   用色与嫩叶相同。
②   根据形、势正确的运用提接,画出俏丽效果。
30、 花萼的取势
不要补空,画在凸出位置,以增强画面的气势和姿态美。
五、枝干画法
1、  没骨画干法
没骨画干,即用笔蘸色、墨直接成形的方法,要求是:
①用笔要有平匀、浑园、迟涩、厚重、多变的效果。
②用笔要有逆入和回锋的笔意。
③用笔要有提按、顿挫的节奏。
④画出的枝干要有粗细、曲直的韵律。
2、  勾皴画干法
   勾皴画干,即在所画枝干两侧,用浓淡不同的墨线画出轮廓。再进行皴、擦、点、染的方法。要求同上。
3、  破墨法的应用
破墨法是在第一次用笔墨未干时再加一次浓墨或淡墨的方法,目的是使墨色层次产生丰富的变化。
4、  积墨法的应用
积墨法是在第一次用笔墨,待墨色干后,再加墨色的方法。目的是使墨色厚重,变化丰富。
5、  蘸墨法的应用
蘸墨法是使笔上所含水墨有干湿浓淡的变化,以使画出的枝干有同样的变化。这是没骨画干法的前提。
6、  应节长枝
干上长枝位置要适宜,莫使违背常理。
7、  枝的攲侧取势
要求位侧、形攲。不要直冲花头。
8、  枝的S型取势
因为直而无力,平而无势。所以要画出枝干S型刚柔兼备的曲线姿态。
9、  枝的长短疏密节奏
干上生枝的节点不可距离相等,要有疏有密。枝的长度要有变化,不可等长。枝的交插组织,要有方向和疏密的变化。
10、 主线、辅线、破线的布置
主干、枝和小枝都要有主有辅有破,以免画面单调。
11、 枝干的女字型交插
女字型交插使枝的长短、交接角度、交接点的距离都有变化。以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12、 枝干交插中黄金律的应用
枝干的长短及交接点的选取,要依黄金律的方法。
13、 枝干交接点的处理
①   用笔断意连的方法产生前后感。
②   以浓淡分明的方法产生前后感。
14、 生理四势的处理
生长势、重垂势、动摇势、支撑势要处理适当,搭配合理。以长枝增生命气势。以下部劲枝增骨力。以攲侧之枝增动势。以下垂之枝增婆娑之姿。
15、 构图二势的处理
要有凝聚力,不可四面出枝造成势散。要有劲枝上伸、横出以显外拓力之奔放。
16、 枝干点苔的方法
①   苔点的大小、浓淡、形状、距离都要有变化。
②   干点、湿点合理搭配。
③   点在干的边上、里边、外边合理搭配。
④   枝干的弓背部位点苔,要多于弓弦部位,以显刚劲之力。
17、 作为配景的枝干、叶芽的处理
①   走势与画面气势要协调。
②   要有疏密聚散的变化。
③   外轮廓不可园、不可齐。
18、 出枝十忌
   忌中心出枝。    忌四角出枝。
   忌三交出枝。    忌平行出枝。
   忌等高出枝。    忌等长出枝。
   忌垂直出枝。    忌水平出枝。
   忌等粗细出枝。  忌等浓淡出枝。
19、 枝干与叶子、花朵之间整体配合关系
①   三者之间的气势要统一。否则就会显得杂乱,或者花和叶长不到枝上。
②   叶子要密中有疏,以便于穿枝。枝干在空隙处的穿插,是画面脉络的表露。
③   枝干和叶子的多少要搭配适宜,既显现骨力,又使叶子浑厚。不可偏多偏少,造成有肉无骨或骨多肉少。
④   枝干要有藏有露。
既不失气势,又具有情趣。
20、 下部枝干的处理
①   根据构图的需要处理下部枝干起始处的高低。
②   根据构图需要处理枝干的左右疏密位置。
③   下部若有两组以上枝干,态势要有变化。
六、构图方法(提纲)
1、  构图基本原理及表现形式(至美因素)
①   基本原理十二条
一 太极原理 。    二 截断原理。
三 动势原理。     四 系统原理。
五 节律原理。     六 偏侧原理。
七 曲线原理。     八 三段式原理。
九 三角觚原理。   十 黄金截原理。
十一 主辅破原理。 十二 黑白灰原理。
②   表现形式即至美因素二十四条
一 中心突出   二 主宾合理     三 凝聚
四 对比       五 协调         六 均衡
七 统调       八 单纯         九 丰富
十 流畅     十一 骨力       十二 新颖
十三 呼应     十四 含蓄       十五 生机
十六 空灵     十七 自然       十八 浑厚
十九 极致     二十 虚实     二十一 笔墨
二十二 色彩   二十三 形态     二十四 款印
2、  构图基本规律---对比协调的主要表现范畴(二十对)
一宾与主         二攲与正     三虚与实
 四奇与偶         五疏与密     六繁与简
 七纵与横         八整与碎     九干与湿
十动与静       十一曲与直   十二圆与缺
十三刚与柔     十四藏与露   十五同与异
十六明与暗     十七浓与淡   十八开与合
十九整体与局部 二十整齐与参差
  3、构图的基本方法二十条
一 确定主题----立意。   二 立骨定位----骨架。
三 突出主体-----主宾。     四 远近大小-----层次。
五 幅式适应-----边框。     六 造势蓄势-----气势。
七 整体和谐-----系统。     八 交叉相间-----丰富。
九 起承转合-----脉络。     十 有序布色-----主调。
十一 S线型-----曲线。     十二 主辅破线----三线。
十三 对比协调----阅目。   十四 轻重缓急----节律。
十五 取舍概括-----典型。  十六 隐现藏露-----含蓄。
十七 浓淡互衬-----醒目。  十八 营造画眼-----条理。
十九 知白守黑-----虚实。  二十 画面调整-----补救。
4、构图入门的基本样式十种
一 矗立式。      二 下垂式。
三 横斜式。      四 交插式。
五 回环式。      六 S型。
七 三线式。       八 三角型。
九 满篇式。      十 简约式。
5、画面构图二十忌
一忌均:大小相等、间距一致、色无主调。
二忌齐:一字排列、高低相等、画面齐边。
三忌圆:物象过圆、排列成环、整体成团。
四忌平:起伏无势、墨无浓淡、高低均等。
五忌板:实而无虚、形象规整、连边封角。
六忌同:形态一致、方向一致、墨色一致。
七忌散:物无疏密、势无主辅、象无主宾。
八忌偏:朝向一隅、上下不适、左右失衡。
九忌实:物象迫塞、有密无疏、有聚无散。
十忌直:姿态生硬、上下无曲、有正无攲。
十一忌死:笔无变化、墨无浓淡、姿态僵硬。
十二忌乱:势无主线、物无秩序、杂无统筹。
十三忌花:色无主调、浓淡无序、刺眼眩目。
十四忌露:物体全露、了无含蓄、直而无趣。
十五忌结:浓淡无间、相互不分、前后胶着。
十六忌泄:势无锁拦、气无内敛、有纵无收。
十七忌弱:多肉无骨、支撑难副、有势无力。
十八忌险:攲而欠稳、有危无救、有倾无扶。
十九忌对称:左右均等、中心立形。
二十忌平行:线形并列、不顾纸边。
6、画面构图错误的挽救方法十二条
一 增---救均、匀。    二 删---救板、闷。
三 补---救散、漫。    四 破---救平、齐。
五 泻---救实、园。    六 醒---救平、淡。
七 割---救踞中。      八 梳---救无序。
九 支、扶---救险危。  十  迴、堵---救势泄。
十一 引、连---救孤立。十二 起、落---救势平。
       安瑞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国画基本技法_笔法_执笔

下一篇:国画技法_肌理法





相关内容

山水画构图秘籍:让你成为绘画大师

构图也叫章法,在谢赫的《六法…

2019-12-30
山水画构图秘籍:让你成为绘画大师
墨语寻梦,丹青水墨

赵绪成,1943年生,1964年南京…

2019-12-30
墨语寻梦,丹青水墨
画虎是一种文化

中国有崇尚虎的文化传统。虎文…

2019-12-30
画虎是一种文化
山泉流水画法:将自然之美融入你的画作

山水画技法_山泉流水画法: 瀑…

2019-12-30
山泉流水画法:将自然之美融入你的画作
中国山水画苔点技法

苔点固形而异,有数十种之多。…

2019-12-30
中国山水画苔点技法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