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基础知识_绘画透视学中的倾斜透视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85
时间: 2010-10-28 08:45:29
![]() 图1 |

图2


图3


图4
圆柱的画法
图3、4地直立圆柱体的画法,因为它是在心点的旁侧,所以画出来的圆弧有点斜,尤其是下面的圆弧,画法是先画一个方柱体,在方形内再画上下两个圆形,用直线将上下二圆连接起来,而是从圆形最宽的两点画起,如图所示:左边直线离画面近,就长一点,右边直线离画面远,近大远小,圆心都在同一直线上,再用直线将两边连接起来,就是这种圆柱体的画法。

图3、4地直立圆柱体的画法,因为它是在心点的旁侧,所以画出来的圆弧有点斜,尤其是下面的圆弧,画法是先画一个方柱体,在方形内再画上下两个圆形,用直线将上下二圆连接起来,而是从圆形最宽的两点画起,如图所示:左边直线离画面近,就长一点,右边直线离画面远,近大远小,圆心都在同一直线上,再用直线将两边连接起来,就是这种圆柱体的画法。

图5

图6

图7
多层、多向圆的画法
图5是一个有厚度的圆柱体,因此在大的圆形内还要套一个小的圆形,这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在透视中并不是一样的,它的左右距离最宽并且是宽度相同,下半圆之间的宽度比之左右的宽度要狭小一点,上半圆因为距离远,它的宽度比之下面的宽度又要小一点,如果上下的宽度都画成一样那就错了。柱体高度的直线是近处最长,左右两直线因距离画面稍远,因此,直线就要稍短一点。图6、7是两幅多层、多方向圆的学生作业,它们十分准确地把对象的内在结构、相互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完美。
图5是一个有厚度的圆柱体,因此在大的圆形内还要套一个小的圆形,这两个圆之间的距离在透视中并不是一样的,它的左右距离最宽并且是宽度相同,下半圆之间的宽度比之左右的宽度要狭小一点,上半圆因为距离远,它的宽度比之下面的宽度又要小一点,如果上下的宽度都画成一样那就错了。柱体高度的直线是近处最长,左右两直线因距离画面稍远,因此,直线就要稍短一点。图6、7是两幅多层、多方向圆的学生作业,它们十分准确地把对象的内在结构、相互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完美。

图8

图9

图10
从平面图到成角立体图
图8,平面图中是两个正方形的物体,左边一个与画面平行放着,这个方形物就按平行透视的方法来画,凡与画面成垂直的线向心点集中,方形中的交叉线向距点画去,这个交叉线与画面所成的角度是45度。再看右边的一个方形,正与画面成45度的角放着,如果自视点作与45度相平行的直线与画面横线相接,其位置正是距点的位置。因此,就可知距点是45度线的灭点是45度线的灭点,这就可以了解前面几节所讲的为什么正方形的对角线要对着距点集中,原来正方形的对角线与画面成45度角度的,距点就是45度线灭点,这个道理可以了解得更完全了。
下面我们以一张桌为例,作一个从平面图到成角透视的立体图。图9,先在上方画一横线代表画面,在画面上方画桌子的平面图,再在下方画一横线作为基线,在旁边画桌子的立面图,这个立面图与平面图要同一比例尺度,再在上方画视平线,根据需要决定视点的位置使平面的视角以内,从视点根据平面图的两种角度作两条平行线与画面相接触,就是两个灭点所在位置,并且用垂直线把它胶引到……
图8,平面图中是两个正方形的物体,左边一个与画面平行放着,这个方形物就按平行透视的方法来画,凡与画面成垂直的线向心点集中,方形中的交叉线向距点画去,这个交叉线与画面所成的角度是45度。再看右边的一个方形,正与画面成45度的角放着,如果自视点作与45度相平行的直线与画面横线相接,其位置正是距点的位置。因此,就可知距点是45度线的灭点是45度线的灭点,这就可以了解前面几节所讲的为什么正方形的对角线要对着距点集中,原来正方形的对角线与画面成45度角度的,距点就是45度线灭点,这个道理可以了解得更完全了。
下面我们以一张桌为例,作一个从平面图到成角透视的立体图。图9,先在上方画一横线代表画面,在画面上方画桌子的平面图,再在下方画一横线作为基线,在旁边画桌子的立面图,这个立面图与平面图要同一比例尺度,再在上方画视平线,根据需要决定视点的位置使平面的视角以内,从视点根据平面图的两种角度作两条平行线与画面相接触,就是两个灭点所在位置,并且用垂直线把它胶引到……

图11

图12
倾斜透视的基本画法
凡是一个平面与水平面成一边低一边高的情况时,如屋顶、楼梯、斜坡等,这种水平面成倾斜的平面表现有画面时叫倾斜透视。倾斜透视有向下斜与向上斜两种,凡是近高远低的叫向下倾斜,近低远高的叫向上倾斜.它们有各自的灭点,向上斜的灭线都消灭在“天点”上(也称天际点),向下斜的灭线都消灭在“地点”上(也称地下点)。图61是平行透视中的三种倾斜情况。在平行透视中,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心点的垂直线上。图中A是向下倾斜,它的灭线就向地点集中;B是向上倾斜,它的灭线就向天点集中;C这种放法是倾斜的角度正与画面成平行,无远高的变化,因此,就要按实际角度来画,不用天点与地点。图6-2是成角透视,在成角透视中,倾斜面的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灭点垂直线上,图D是向左上方倾斜,它的天点就在左灭点的上方,图E是向右下方倾斜,它的地点就在右灭点的下方。以上这几种方法就是画倾斜透视的基本规律。

凡是一个平面与水平面成一边低一边高的情况时,如屋顶、楼梯、斜坡等,这种水平面成倾斜的平面表现有画面时叫倾斜透视。倾斜透视有向下斜与向上斜两种,凡是近高远低的叫向下倾斜,近低远高的叫向上倾斜.它们有各自的灭点,向上斜的灭线都消灭在“天点”上(也称天际点),向下斜的灭线都消灭在“地点”上(也称地下点)。图61是平行透视中的三种倾斜情况。在平行透视中,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心点的垂直线上。图中A是向下倾斜,它的灭线就向地点集中;B是向上倾斜,它的灭线就向天点集中;C这种放法是倾斜的角度正与画面成平行,无远高的变化,因此,就要按实际角度来画,不用天点与地点。图6-2是成角透视,在成角透视中,倾斜面的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灭点垂直线上,图D是向左上方倾斜,它的天点就在左灭点的上方,图E是向右下方倾斜,它的地点就在右灭点的下方。以上这几种方法就是画倾斜透视的基本规律。

图13
图7
1.先画离画者最近的这块方形,注意长、宽的比例。
2.从四角引线到视平线上的心点。
正方形底边的延长线上找一与底边相等长度的点上引一线到视平线上的消失点(此地也称距点),取得甲点。
正方形右下角到甲点之长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透视面的长。
3.在甲点上连续作水平、垂直线,墨水盒透视形就作成了。
墨水盒每个面的文字图案可按比例得到此法依次完成。
1.先画离画者最近的这块方形,注意长、宽的比例。
2.从四角引线到视平线上的心点。
正方形底边的延长线上找一与底边相等长度的点上引一线到视平线上的消失点(此地也称距点),取得甲点。
正方形右下角到甲点之长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透视面的长。
3.在甲点上连续作水平、垂直线,墨水盒透视形就作成了。
墨水盒每个面的文字图案可按比例得到此法依次完成。
长方形平行透视的画法
在长方形最近面的四角引线到心点,然后在底边的延长线上以1点为圆心,用长方形平面1--2点长为半径画弧,在延长线上求得3点,再从3点引线到视平线上的消失点(此地也称距点),与1---心点的线相交取得甲点,并从甲点连续作垂线和水平线就完成了。
在长方形最近面的四角引线到心点,然后在底边的延长线上以1点为圆心,用长方形平面1--2点长为半径画弧,在延长线上求得3点,再从3点引线到视平线上的消失点(此地也称距点),与1---心点的线相交取得甲点,并从甲点连续作垂线和水平线就完成了。

图14

图15
图9-1.正方体在视平线上、下、左、右时的透视变化


图16
图9-2. 圆形物体在视平线上、下、左、右时的透视变化。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举例如图: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
从以上几图的透视画法,可以得出以下基本规律:
(1)在视中线和视平线上的正方法,能看到两个面。离开视中线和视平线的正方体能看到三个面。处在心点时,只能看到一个面。
(2)正方体的侧面,离视中线愈近愈窄,愈远愈宽,它的侧面和顶、底两面,处在视中线和视平线时,则成为一直线。
(3)视平线以下的正方体,近低远高,看不见底面。视平线以上的正方体,近高远低,顶面就看不见了。
(4)正方体或圆柱体都是近大远小消失于心点。
(5)圆柱形物体的透视圆面,前半圆大于后半圆。圆面与视平线同富时,圆面就成一直线。视平线以上看到圆柱底圆,视平线以下看到圆柱顶圆。圆面处于视中线时,最长直径成垂直或水平。离开视中线越远,圆的最长直径就越渐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