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王维
- 编辑: 全息网编辑
- 来源: 未知
- 点击: 23389
时间: 2012-05-21 14:58:54
读完苏轼以后,孩儿们主动要求读李清照,尤其是那帮嗅着青梅,倚门回首的女孩子,争争吵吵要读李清照。于是,依着她们,寻觅李清照,寻觅那些美丽词章。孩儿们很用心地记诵,我和他们开玩笑,女孩子读读李清照可以让自己变得温婉雅致,男孩子读读李清照,可以更好地懂得怜惜心疼女孩子。孩儿们会心一笑,有了这般鼓励,哪有不重视之理?于是,很卖力地读着,诵着。我也倚门,窃笑…… 可孩儿们还在期待着我写李清照,我未做准备,虽然读了一大串一大串易安词,还是找寻不到她的踪迹。一来没有买上李清照传论的书籍,二来根本没有想好从哪个点去切入。倒是在读王维啊,在读王志清著的《纵横论王维》,这心,竟全给了王维,而且,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王维,就如当初爱上苏东坡一样,哈哈!这是迄今为止,我最欣赏、最喜欢的两个文人。
读王维,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静”,什么叫真正的天人合一,什么叫真正的心神统一。有人说,王维是唯心的,而他最极佳的呈现就是“虚静”,看到这两个字,我惊叹着汉字的博大精深。王维的山水诗,是“虚静”的极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来身世两忘,万念俱寂。
中国的文人们,总是三种思想夹杂并存。儒、道、佛兼而有之,求取功名,涉入仕途,修身治国是一贯的理想追求,当被现实碰撞,选择在道家的天地里畅游,回归自然,在自然的抚慰中安顿灵魂。除此以外,再辅之以佛家的万念俱空,悲悯苍生。这三种思想横亘在他们心里,丰富着他们的思想和经历。也正是因此,他们的作品才始终闪耀着人文人性的光辉,撞击着前人后人的心房,绵延不衰。
可是,读王维,我读到一种高贵。当大家都奔着明月、泉流、山石、竹林而去的时候,是将自我安顿在其中,刻意而明显。但是王维不同,他仿佛是一个远观者,静静地守候,静静地欣赏,明月是明月,他是他,他与明月互不干扰,互不侵犯。这与李白大不同,李白是要上青天抱走明月的啊!
因此,读王维的诗,读不到任何欲望,读到的是真正内心的安然,这也是“虚静”的实质。而“虚静”在处世上,是恬淡无为的超功利。王维退隐山水,是退得干净与彻底。事实上,比起其他文人,他的仕途还是少了些许坎坷,总能得到朝廷垂青,但即便如此,王维还是以山水为情怀。大概他觉得自己真正能超然物外,所以有时会对陶潜生发出揶揄,陶潜的归隐,也是时仕时隐,远没他这般果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我们叨念着这样的诗句时,内心里会涌起一种无名的澄澈与安顿,它是对生命机缘的最佳诠释。淡泊无心,随缘行止。凡事去做即可,随意随心也随缘,至于结果,不去强求,也不去贪念。无待累,无牵绊,往往会将自我演绎到最美。
庄子说,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以前,总认为安静的人生状态些许单薄与无聊,生命唯有激越才会显出它的精彩与卓越。随着时日的经长,才觉得安静当为人生的常态。当然,不管是激越与安静,都应当做到外物与内心的平衡。而王维,在此方面做得很好,自然,做得很好的还有苏东坡。
李白杜甫虽然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从内心的安顿来说,他们有着很大的欠缺。李白的张狂成就着他的诗歌伟业,但始终没有真正地面对自我;杜甫呢,他一贯的悲悯亦成就着他诗歌的大气象,内心的沉重感从一而终。就这点来讲,我极爱王维,他是一个真正的高人,他懂得怎样去安放自己的身与心。
人常说,缺什么就会爱什么,读完王维后,我也在痴想,大概是因为自己也缺少对心的安顿,才会在没有任何牵引的条件下,爱上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坐看风云,别有一番情致和韵味啊!
另外,读完王志清的《纵横论王维》,觉得这才是研究的集大成者,远比那些百家讲坛来得过瘾。如果想真正走进某个文人,还是找这些厚重感强的书籍为好。为人、为文、为艺术,都能给予我们很好的教益。
原本是想写王维的,可是心心念念的是对他如此直白的感觉,这样一来,便放弃了。对于王维的文字,还是要写,此文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读王维,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静”,什么叫真正的天人合一,什么叫真正的心神统一。有人说,王维是唯心的,而他最极佳的呈现就是“虚静”,看到这两个字,我惊叹着汉字的博大精深。王维的山水诗,是“虚静”的极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来身世两忘,万念俱寂。
中国的文人们,总是三种思想夹杂并存。儒、道、佛兼而有之,求取功名,涉入仕途,修身治国是一贯的理想追求,当被现实碰撞,选择在道家的天地里畅游,回归自然,在自然的抚慰中安顿灵魂。除此以外,再辅之以佛家的万念俱空,悲悯苍生。这三种思想横亘在他们心里,丰富着他们的思想和经历。也正是因此,他们的作品才始终闪耀着人文人性的光辉,撞击着前人后人的心房,绵延不衰。
可是,读王维,我读到一种高贵。当大家都奔着明月、泉流、山石、竹林而去的时候,是将自我安顿在其中,刻意而明显。但是王维不同,他仿佛是一个远观者,静静地守候,静静地欣赏,明月是明月,他是他,他与明月互不干扰,互不侵犯。这与李白大不同,李白是要上青天抱走明月的啊!
因此,读王维的诗,读不到任何欲望,读到的是真正内心的安然,这也是“虚静”的实质。而“虚静”在处世上,是恬淡无为的超功利。王维退隐山水,是退得干净与彻底。事实上,比起其他文人,他的仕途还是少了些许坎坷,总能得到朝廷垂青,但即便如此,王维还是以山水为情怀。大概他觉得自己真正能超然物外,所以有时会对陶潜生发出揶揄,陶潜的归隐,也是时仕时隐,远没他这般果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我们叨念着这样的诗句时,内心里会涌起一种无名的澄澈与安顿,它是对生命机缘的最佳诠释。淡泊无心,随缘行止。凡事去做即可,随意随心也随缘,至于结果,不去强求,也不去贪念。无待累,无牵绊,往往会将自我演绎到最美。
庄子说,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以前,总认为安静的人生状态些许单薄与无聊,生命唯有激越才会显出它的精彩与卓越。随着时日的经长,才觉得安静当为人生的常态。当然,不管是激越与安静,都应当做到外物与内心的平衡。而王维,在此方面做得很好,自然,做得很好的还有苏东坡。
李白杜甫虽然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从内心的安顿来说,他们有着很大的欠缺。李白的张狂成就着他的诗歌伟业,但始终没有真正地面对自我;杜甫呢,他一贯的悲悯亦成就着他诗歌的大气象,内心的沉重感从一而终。就这点来讲,我极爱王维,他是一个真正的高人,他懂得怎样去安放自己的身与心。
人常说,缺什么就会爱什么,读完王维后,我也在痴想,大概是因为自己也缺少对心的安顿,才会在没有任何牵引的条件下,爱上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坐看风云,别有一番情致和韵味啊!
另外,读完王志清的《纵横论王维》,觉得这才是研究的集大成者,远比那些百家讲坛来得过瘾。如果想真正走进某个文人,还是找这些厚重感强的书籍为好。为人、为文、为艺术,都能给予我们很好的教益。
原本是想写王维的,可是心心念念的是对他如此直白的感觉,这样一来,便放弃了。对于王维的文字,还是要写,此文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上一篇:陶母剪发退鱼
下一篇:古代诗人是如何描写“春”的?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