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有意义的生活——《凤凰西去20000米———湘西田野调查艺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96
时间: 2012-06-07 22:30:31
展览开幕式上从凤凰山江请来的三位苗家姑娘唱起了山歌。
观
创作的油画《家庭》
多组图片多角度记录了凤凰山江村落的变化。
《儿童》
展览把凤凰山江农村的一个真实场景搬到了北京宋庄。
雕塑作品《赶集》
观众从听觉、视觉、触觉感受作品外,还用味觉感觉凤凰的土特产。
策展人卯丁说: 很多人都在忙着做艺术家而非真心做艺术。
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认为展览为中国社会进程提供了一个微缩人文范本。
《新周刊》首席主笔胡赳赳(右)认为,艺术介入社会,或社会雕塑类型的作品,在中国大多流于口号、姿态,以至于空洞和虚假。这一艺术项目历经两年、深入中国神经末梢,不仅具有底层人文关怀的意义,而且站在人性的立场上理解现实、关注弱势群体,也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矫饰浮华的有力还击的展览。
著名策展人、批评家栗宪庭(左)说:“在当代艺术品泛滥的情况下,这个项目和展览让艺术家完成了角色转换,让艺术家重新学会关注现实,关注底层人群。
图/文 本报记者 张 谨
著名社会学者于建嵘认为,这是一个本质上真正关注到了人性的展览,它是一个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向未来的一个展览。(于建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新周刊》首席主笔胡赳赳认为,艺术介入社会,或社会雕塑类型的作品,在中国大多流于口号、姿态,以至于空洞和虚假。这一艺术项目历经两年、深入中国神经末梢,不仅具有底层人文关怀的意义,而且站在人性的立场上理解现实、关注弱势群体,也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矫饰浮华的有力还击的展览。艺术理论家李公明认为,这是一个在经济崛起的喧嚣、浮躁中,将整个国民的灵魂问题的真实性无比尖锐地呈现出来的展览。
11月12日,由国内10多名艺术家历时近2年时间创作的《凤凰西去20000米———湘西田野调查艺术文献展》,在北京宋庄睎望艺术馆开展。共展出近百幅绘画、多组雕塑、十二部纪录片、上百张照片,多部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场景。据悉,用这么多的艺术手段展现湘西凤凰苗寨的风土人情,这在国内还是首次。
据活动总策划卯丁先生介绍,从2010年4月起,他与黄于纲等10多位国内艺术家多次深入凤凰县进行社会调查,其中去得最多的是千潭村,该村距离凤凰县城20公里,展览也因此得名。此次艺术展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向观众呈现湘西苗寨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给湘西农耕文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其中反映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引起专家的关注和讨论。
展览开幕后,著名社会学者于建嵘、李公明、李银河等专家共聚一堂进行研讨,他们一致认为,这次展览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介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最有公共意义的展览之一,其开辟了艺术关怀社会的一种新方式。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2月,计划明年将在湖南省博物馆及凤凰展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下一篇:土家镏子走进上海音乐学院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