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逝去的老油坊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95
时间: 2012-06-07 22:30:31
土炕烘茶籽
牛拖碾茶籽
猛火蒸茶籽粉
包枯饼
将枯坯放进榨槽
图/文陈庭茂
老油坊,中国乡村传统的榨油作坊,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已逐步消逝。上世纪80年代出生 的年轻人不知油坊为何物,他们看到的是现今的电动榨油机。两年前我在永顺县吊井乡采访,走近长光村,远远就听见“咣、咣”的撞击声在山谷间回响,儿时的记忆立马在脑中明晰起来;那不就是几十年未闻的老式油坊榨油声吗?寻声走近,一座古老的油坊呈现在眼前。当时正是山茶籽收获季节,长光村的乡亲们正在油坊里忙碌着,久违了!老油坊!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一阵莫名的激动后,手中的数码相机“咔嚓咔嚓”响了起来……
《老油坊》拍摄小记
我的家乡龙山县洗车河是一个盛产油桐、油茶的土家山寨。过去,沿寨前弯弯曲曲的小河边有好几座老式榨油坊。每年的秋收季节,家家户户的晒谷坪里堆满了桐籽和茶籽,榨油坊从秋后也就忙碌开了。我的祖父和伯父就是家乡榨油坊的老油匠师付,我童年和少年的岁月中有许多时光就是在榨油坊度过的,榨油的各道工序---炒籽,碾籽,蒸锅,包饼,上榨,榨油等我都十分熟悉,听惯了长辈们挥锤榨油的吆喝声和油锤撞击的“咣!咣”声,有时自己也学着长辈们扶锤榨几下过过瘾。长大后我参加工作去了县城,进了州府,但老油坊的一切仍历历在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式的电动榨油机逐步替代了老式榨油坊,老油坊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1979年我进入报社工作,后来又学摄影当上了摄影记者,摄影的记录功能使我想起了老油坊,应当把这古老的传统榨油方式记录下来,于是我背着报社配给我的海鸥相机,兴致勃勃地回家乡去拍老油坊,但眼前的景象使我大失所望,老油坊没有了,仅剩下几处残垣断壁……。打那以后我凡下乡采访都要打听哪儿还有老油坊,但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早就拆掉了。”因此拍老油坊一直是我一桩未了的心愿。
去年11月中旬,我去永顺县吊井乡长光村采访新农村建设新闻,刚爬到半山腰,忽听“咣!”“咣!”的撞击声回响在山谷,那不就是老油坊油锤撞击发出的声响吗?儿时的记忆立刻在脑中明析起来,我兴奋得立即加快脚步跑向山谷,当我气嘘喘端地赶到近前一着,一座古老的老式榨油坊呈现在眼前,几个老乡正在油坊里忙碌着,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想不到在这高山峻岭中还有这样一座老油坊顽强地生存着。和老乡几句寒喧后,我的数码相机便咔嚓咔嚓地响个不停,在这久违了的老榨油坊里我整整拍了一天,记录下了老式榨油的各道工序。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上一篇:土家镏子走进上海音乐学院
下一篇:湘西“舀纸”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