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不需要对莫言“避嫌”

  • 作者: 林坤
  • 编辑:
  • 来源: 武汉晚报
  • 点击: 258

时间: 2012-10-25 09:07:41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出现不少争议话题。我观察了一下,很多话题与莫言无关,与他的作品无关,只是与诺贝尔奖有关,与出名有关。不过也对,莫言写了几十年的书,之前只有文学爱好者认得;现在他成了中国第一人,当然有必要成为公共资源,谁都可以好好运用一番。这或许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宿命,自在与声名难以兼得。

      回到正题,来说一件与莫言作品有关的争议。语文出版社日前表示,已确定将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而且言明,入选与他这次获得诺奖有关系。结果很多人说,你看这课本多么势利跟风,得奖前怎么没选进去?

      高中语文的选修课本,厚度是必修的两倍,但并不是篇篇都要读要讲。可以说,它就是个半教材性质的课外读物,用来延伸和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和兴趣。多保留经典作家的作品没错,多介绍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作品就更没错了。它里面已经有余华、金庸,有马尔克斯、卡夫卡。随着时代变化,人们文学作品价值的认识自然会不断更新与多元化。从这个角度看,选择莫言只不过及时增加了一部公认的好作品。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对语文课本的修改如此紧张?因为语文得按部就班地教,得循规蹈矩地考。改得太多太勤,不好教自然也就不会考。在记者的采访中,高中老师多半关心莫言作品入选对高考阅读理解和作文题目造成影响,这才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语文教育带来的“蝴蝶效应”。所以归根结底,考试才是天底下最严肃的事情,至于语文课本什么的,考完了谁还会去看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林坤,来源:武汉晚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莫言作品将编入语文教材 教师称不需过度渲染

下一篇:西安市教育局:明年“小升初”没有奥数题





相关内容

郑州市第31高级中学:防震演练,提高师生抗震减灾能力

在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月期间…

2020-05-15
郑州市第31高级中学:防震演练,提高师生抗震减灾能力
“铅笔多少钱”的教育考题

一支铅笔究竟应该多少钱?到中…

2020-04-16
“铅笔多少钱”的教育考题
北京市首堂垃圾分类网课已正式上线

垃圾分类网课计划推出《垃圾分…

2020-04-11
北京市首堂垃圾分类网课已正式上线
特教老师张俐:用爱发声

33年前,18岁的张俐在从师范学…

2019-10-23
特教老师张俐:用爱发声
语言智能,在未来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

智能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

2019-03-04
语言智能,在未来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