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知识_国画现代形态
- 作者: 翔子
- 编辑:
- 来源: 未知
- 点击: 159
时间: 2012-11-14 13:55:51
精神的形性
中国山水画现代形态的前沿课题是精神的形性。即最富中国精神的山水画,具有怎样的精神完形结构?作为精神的托寄形式 — 笔墨,又具有怎样的完形结构?在实验心理学已科学揭示了什么是精神的顿悟、灵感、崇高、优雅等等前提下,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实验者又该思考些什么?这都应当成为讨论的重点。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你用什么方式看。
四度变法的实践表明,中国山水画史实质是一部看的历史。看的方式变了,笔墨会随之改变。笔墨改变的根本原因只在于看的方式的改变。人对世界的态度不同,看的方式也就不同,从而所体现出的笔墨精神也就不同,大江东去与小桥流水,江山多娇与山水空蒙,是不同的看所得到的不同的体验,无论是崇高还是优雅,都是一种美知与精神。从这个意义讲,一部山水绘画史就是一部思想精神史,山水就是用画笔写就的精神。
现代的山水画
有人说,现代山水是“ 水泥森林”时代, 已改了传统的自然景观, 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快餐文化引导下, 更有走出文人思脉、透过经济运作与大众亲近的可能。本书对此不以为然。现代山水的立意仍是与自然的不即不离。在一个多元的取向中,水泥森林有之,大山堂堂有之,不尽江河有之;都市山水只是一类话语,较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长江黄河,孰为壮观、孰为意境恐怕不言自明。我们不能一看到水泥森林即忘了万里江天。自家庭、城廓起源发展后,都市经济的盛行一点也没有掩饰田园经济的向往。恰恰相反,不是田园经济成就了山水意境,反是都市经济成就了山水意境。如同风景画,它没有成熟于中世纪田园阶段,反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在人们置身于商品与市场经济时,艺术反倒创意了自然风情。这一历史的进化与社会的选择难道不值得三思。它说明,山水情怀更多的是人文世俗的超越,它的所立之境,千百年来不过是四个字:超越权利。正因为有了这一极深的禅境体验,山水之美才是禅的顿悟之美,是人生的体验之美;人在山水面前,求索的是江山永立的精神,它不是瞬息万变、反复无常,而是永恒、崇高、优雅与素朴。从山水画的历史走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认信:随着历史的流动,看的方式的变动,山水画的风格与立境亦有变化,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却从未改变,山水的禅一直成为人们的艺术追求。就是在今天的水泥森林中,楼盘广告的动人话语仍然是“山水人家”。这蕴含着什么哲学含义呢?无疑让人体味了中国最为古远的一个命题:天人合一。
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
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是现时代山水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画派,是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杨牧青所倡导的一个新的山水画风,它以粗犷、豪放为其情调,以干笔、枯笔为其基调,在遵循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原理下以层层积染之法,形成“勾擦大胆、点面隐约、迹简意深、设色简略、墨彩交融、夸张巧拙”鲜明风格,以体现生命的原初意义,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作与技法简述》
近现代山水主要画派
1.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在今天的画坛上仍活跃着一批代表画家,如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人。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杨善深现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他们于八十年代初期,合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每幅作品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体现了四位大师谐和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可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 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
2.新安画派,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最早提出“新安画派”名称的是清朝康熙所间的艺术理论家张庚,张庚之后,人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称。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者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分为四个层面: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画派领袖僧渐江;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吴龙、顺田生、程正揆、郑旼、汪
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现代后继者黄宾虹。
3.长安画派,关于长安画派的提法,最初是在1961年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的赵望云、石鲁、方济众、何海霞、李梓盛、康师尧等6位主要画家的作 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们的作品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精神、雄浑厚重的气势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观众和美 术界的高度评价。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座谈会上,被誉为长安画派。人民日报以《长安新画》为题发表了评论和画刊。接着,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支持下,他们 又去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巡回展出,深博赞誉。从此,在全国就有了“长安画派”。
4.黄山画派,黄山画派,是指清朝初所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描绘黄山神妙绝伦的境名胜,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一个不同籍贯的山水画家群。黄山,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每当人们提起中国山水画,就会油然想起黄山,称它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黄山享有如此盛誉,功在明末清初创建的黄山画派的艺术大师们。这些艺术大师开拓了黄山这块艺术瑰宝,在当时“舟车闭塞“的原始山林中,把“天造的仙境”绘成纸上丹青,传播民间,对当时的画坛和后来的山水画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5、蓝派山水:蓝派山水始于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开山祖为蓝丽娜。蓝丽娜擅中国画、漆画、油画,其突破表现在于画面除了传统中国画的墨韵之外,还将油画的光感、明暗、透视、以及色彩的冷暖巧妙地融入蓝派山水画中,更有酷似漆画研绘的肌理,既有撒粉的效果,又有层层磨出的质感,色彩斑斓,无与伦比。蓝派山水画怪异多变、奇崛浑厚,三大画种的特点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富有想象空间,画外有画,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了新的生命。此外蓝丽娜的作品不仅仅是光与色的神奇变幻,更蕴涵着佛学、哲学、美学以及画家对人生的感悟,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前无古人的独特画风,形成独树一帜的蓝派山水。
中国山水画现代形态的前沿课题是精神的形性。即最富中国精神的山水画,具有怎样的精神完形结构?作为精神的托寄形式 — 笔墨,又具有怎样的完形结构?在实验心理学已科学揭示了什么是精神的顿悟、灵感、崇高、优雅等等前提下,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实验者又该思考些什么?这都应当成为讨论的重点。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你用什么方式看。

现代的山水画
有人说,现代山水是“ 水泥森林”时代, 已改了传统的自然景观, 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快餐文化引导下, 更有走出文人思脉、透过经济运作与大众亲近的可能。本书对此不以为然。现代山水的立意仍是与自然的不即不离。在一个多元的取向中,水泥森林有之,大山堂堂有之,不尽江河有之;都市山水只是一类话语,较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长江黄河,孰为壮观、孰为意境恐怕不言自明。我们不能一看到水泥森林即忘了万里江天。自家庭、城廓起源发展后,都市经济的盛行一点也没有掩饰田园经济的向往。恰恰相反,不是田园经济成就了山水意境,反是都市经济成就了山水意境。如同风景画,它没有成熟于中世纪田园阶段,反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在人们置身于商品与市场经济时,艺术反倒创意了自然风情。这一历史的进化与社会的选择难道不值得三思。它说明,山水情怀更多的是人文世俗的超越,它的所立之境,千百年来不过是四个字:超越权利。正因为有了这一极深的禅境体验,山水之美才是禅的顿悟之美,是人生的体验之美;人在山水面前,求索的是江山永立的精神,它不是瞬息万变、反复无常,而是永恒、崇高、优雅与素朴。从山水画的历史走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认信:随着历史的流动,看的方式的变动,山水画的风格与立境亦有变化,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却从未改变,山水的禅一直成为人们的艺术追求。就是在今天的水泥森林中,楼盘广告的动人话语仍然是“山水人家”。这蕴含着什么哲学含义呢?无疑让人体味了中国最为古远的一个命题:天人合一。
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
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是现时代山水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画派,是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杨牧青所倡导的一个新的山水画风,它以粗犷、豪放为其情调,以干笔、枯笔为其基调,在遵循传统的山水画构图原理下以层层积染之法,形成“勾擦大胆、点面隐约、迹简意深、设色简略、墨彩交融、夸张巧拙”鲜明风格,以体现生命的原初意义,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作与技法简述》
近现代山水主要画派
1.岭南画派,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在今天的画坛上仍活跃着一批代表画家,如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等人。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杨善深现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他们于八十年代初期,合作完成了百余幅作品,每幅作品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体现了四位大师谐和默契、心照神交的深厚友情,可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 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
2.新安画派,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最早提出“新安画派”名称的是清朝康熙所间的艺术理论家张庚,张庚之后,人多沿用,“新安画派”遂成定称。新安画派成员众多,力量雄厚。画艺可观者近80人,其中卓然自成一家者约有20人,分为四个层面:先驱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画派领袖僧渐江;鼎盛期主要成员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吴龙、顺田生、程正揆、郑旼、汪
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现代后继者黄宾虹。
3.长安画派,关于长安画派的提法,最初是在1961年秋,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的赵望云、石鲁、方济众、何海霞、李梓盛、康师尧等6位主要画家的作 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们的作品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精神、雄浑厚重的气势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广大观众和美 术界的高度评价。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的座谈会上,被誉为长安画派。人民日报以《长安新画》为题发表了评论和画刊。接着,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支持下,他们 又去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巡回展出,深博赞誉。从此,在全国就有了“长安画派”。
4.黄山画派,黄山画派,是指清朝初所扎根黄山,潜心体味黄山真景,描绘黄山神妙绝伦的境名胜,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一个不同籍贯的山水画家群。黄山,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每当人们提起中国山水画,就会油然想起黄山,称它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黄山享有如此盛誉,功在明末清初创建的黄山画派的艺术大师们。这些艺术大师开拓了黄山这块艺术瑰宝,在当时“舟车闭塞“的原始山林中,把“天造的仙境”绘成纸上丹青,传播民间,对当时的画坛和后来的山水画都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5、蓝派山水:蓝派山水始于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开山祖为蓝丽娜。蓝丽娜擅中国画、漆画、油画,其突破表现在于画面除了传统中国画的墨韵之外,还将油画的光感、明暗、透视、以及色彩的冷暖巧妙地融入蓝派山水画中,更有酷似漆画研绘的肌理,既有撒粉的效果,又有层层磨出的质感,色彩斑斓,无与伦比。蓝派山水画怪异多变、奇崛浑厚,三大画种的特点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富有想象空间,画外有画,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了新的生命。此外蓝丽娜的作品不仅仅是光与色的神奇变幻,更蕴涵着佛学、哲学、美学以及画家对人生的感悟,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前无古人的独特画风,形成独树一帜的蓝派山水。
上一篇:国画知识_国画历史_85新潮
下一篇:写意荷花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