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诸葛亮“心病”酿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28

时间: 2013-03-19 16:45:22

副标题#e#

核心提示: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诸葛亮“心病”酿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

“荆州不该失”情结使诸葛亮惆怅万分

“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见或偏好。情结也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难加以理性控制。

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呢?这是因为诸葛亮一生的追求是匡扶汉室,克复中原。而其梦想破裂,(云长)失荆州是主要原因。关云长性格逞强要胜,刚愎自负,他在镇守荆州期间,北据有余,东和不足,使之腹背受敌,终误大事。这不仅令蜀汉的元气大伤,也为刘备后来的彝陵败绩埋下了祸根。由此,诸葛亮对关云长可谓惆怅万分,怨恨不已,构成了“荆州不该失”情结!

“荆州不该失”情结可突出表现为:凡与荆州相关的事均可令诸葛亮悔恨,凡与关羽相同的人均可令诸葛亮生厌。实际上,如果荆州不失,蜀军由水道出川,不过十数日即可抵达中原;而失了荆州,蜀军每每出川,必须远涉祁山月余才能抵达渭水一带,此时魏兵早可设防。诸葛亮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这种心理定势足可使人产生根深蒂固的偏见。

#p#副标题#e#

“云长―――文长移情”使诸葛亮歧视魏延

诸葛亮因“荆州不该失”情结怨恨关云长,但云长已去,无法追究,可蜀营中有一个人相貌与性格都神似,这就是魏延(文长)。《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介绍魏延出场时描写他“面如重枣,目若朗星”,这与其第一回介绍关云长出场之“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有雷同之处。《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中介绍魏延曰:“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些描述也都与关羽神似!

诸葛亮平生办事以谨慎为本,最忌讳见那种口出妄言之人。关羽贵为主公之二弟,又是名震华夏的大将,诸葛亮不得不敬他三分。可魏延是后来之人,诸葛亮断无敬他之理,所以诸葛亮总是有机会就打压魏文长的气焰,这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均有记载。诸葛亮为何打压魏延,史书记载是因为魏延与诸葛亮思想不一,政见难合。但依我看来,这也是因为诸葛亮将对关羽的怨恨移情到魏延头上的结果。

就心理学而言,移情泛指一个人将自己对生命当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换言之,移情是一种心理定势的表现,可使人自觉不自觉对某类人物或事件产生特殊的偏见或偏好。魏延长得像关羽,说话像关羽,气质也像关羽,加上文、云二字在古汉语中发音很相近,所以喊文长很容易使人想起云长。诸葛亮的“云长-文长移情”就是这般形成的,其天长日久必对魏延产生一股说不出的厌恶。可文长又偏偏不识相,屡屡提出要孤军奋入,且不谈其胜算把握如何,就是其粮草供济也难保障,这岂不又是关公当初动不动言以五百小校而取大城池之狂妄吗?想到这一切,诸葛亮能不烦恼吗?

如此算来,诸葛亮打压魏文长,其实是在打压关云长当初的傲慢气焰。

诸葛亮歧视魏延终酿恶果

诸葛亮死后不久魏延即以反叛罪被杨仪遣马岱斩杀,并殃及三族。这是蜀汉的第一大冤案,史书记载这是因为魏延要求继续北伐不成,被控反叛而遭诛杀。但我以为,魏延被诛的根源正在诸葛亮身上。

魏延初降时,屡立战功。刘备自封汉中王时,提拔魏延为统领汉中的镇远将军,爵位竟在赵云等人之上,与关、张齐名。但诸葛亮执政后一直对魏延不予重用,对其“分道进军,会和潼关”的建议一向嗤之以鼻。特别是在收取姜维之后,一直将他视作自己的接班人,重点加以培养,临死前又故意不让魏延参与后事安排,还趁机削去了魏延的兵权。

蜀军上下除了诸葛亮就数魏延资格最老。丞相病故后,魏延却要受制于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长史杨仪(魏延的死对头)。魏延对此当然不悦,提出要继续北伐,并自请充任先锋。不想,这竟被杨仪当作反叛的借口,削去兵权不算,还要满门抄斩,实在是在私仇公报!可惜魏延自建安十四年到建兴十二年,二十六年效命刘蜀,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却不得善终,并累及三族氏人。魏文长就这么可怕吗?!

其实,真正可怕的是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诸葛亮因怨恨关羽而歧视魏延,为了树立姜维在蜀军的地位又不断加以打压,最终还假杨仪之手来逼魏延造反,而后处之。这才是魏延冤案的根源所在。

情结突出表现

由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特别偏好或怨恨某种类型的人或事件、某一地方的人或事件等。

移情

将个人对生命中某个重要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爱与恨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现。无缘无故地喜爱或仇视某个人物、事件、地点、东西或环境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专爱霸占兄妻:解密历史上宫闱丑闻最多的朝代

下一篇:朝鲜皇室的“反清复明”计划:明亡60年仍想北伐





相关内容

古代文人逛青楼:重在调情 不在发生男女关系

那叫“狎妓”,重点放在调情上…

2017-02-11
古代文人逛青楼:重在调情 不在发生男女关系
北齐“酒鬼”皇帝高洋荒淫暴虐 为何政事清明

文宣帝又能把政事委托给杨愔,…

2013-04-06
北齐“酒鬼”皇帝高洋荒淫暴虐 为何政事清明
北齐胡太后:与弄臣和士开淫乱后宫 任情欢乐

和士开出入宫禁,与胡太后任情…

2013-04-06
北齐胡太后:与弄臣和士开淫乱后宫 任情欢乐
小乔与周瑜情投意合?曾是周瑜战俘被剥夺自由

事实上小乔只是周瑜的一个女战…

2013-03-19
小乔与周瑜情投意合?曾是周瑜战俘被剥夺自由
降臣苏世长为何被唐高祖器重:语出惊人 暗含拍马

他的进谏方式与众不同,乍看起…

2013-03-19
降臣苏世长为何被唐高祖器重:语出惊人 暗含拍马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