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正月十五”:唯一以“闹”为核心的节日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62

时间: 2013-03-19 16:46:32

核心提示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王鹏,原题:《闲谈“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即传统的元宵节。“宵”即“夜”,“元宵”亦即“元夜”。因此日有夜游观灯之俗,故又称灯节。按照道教的说法,一年之中有“上元”、“中元”、“下元”三节日,分别为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与十月十五日,所以正月十五这天又叫上元节。

不过远在道教产生之前,这一天便是一个重大节日。较古的民间风俗,此日祭祀门户,其法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晚上迎紫姑神进行占卜。《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唐徐坚《初学记》指出,以后正月十五夜游观灯,就是祠祀太一的遗风。

另据《西域记》:“摩竭阤国正月十五日,僧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至于这天吃元宵的节俗,则始自宋代。宋周必大《平园续稿》:“元宵煮浮团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宋周密《武林旧事》:“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十般糖之类。”这种“糖圆子”、“浮团子”因应节而做,后改称为“元宵”。

唐代诗人苏味道(六四八至七○五年),有一首诗作《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是一首描写正月十五元宵节唐代长安之夜的情景诗。大唐盛世长安灯节非常隆重,前后三天都大放花灯、通夜不戒严,观灯者人山人海。豪门贵冑车喧马嘶,平民百姓欢歌笑语,统统汇成一片,大家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唐代白居易(七七二至八四六年)的七言绝句《长安正月十五日》,贞元十六年(八○○年)作于长安。原诗是: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帝王州,指唐朝京都长安。三五,指正月十五日,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是日夜,长安张灯结彩,车马喧腾,热闹非常。然而,当时作者疾病缠身,独自忧愁,无心游乐。此诗主要表现作者的“一人愁”,却也反映了当时长安城正月十五日的“万人行乐”。

唐代诗人张祜(约七九二至八五三年)的《正月十五夜灯》七言绝句,把大唐帝京长安元宵节的繁华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原诗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

前两句点题写“元宵节”与“夜灯”,描绘了长安城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后两句写了宫庭清歌妙舞欢度佳节图。此诗略去了许多欢乐细节,而以“万灯明”、“连袖舞”两个典型景象出之,“一时天上着词声”,可见当时欢歌笑舞之盛况。

从宋代开始,元宵节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从正月十四日起,到十八日或十九日晚上,人们陶醉于高度的欢乐之中。

有着两千年历史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延续至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团圆的寓意。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大年,传统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元宵节则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是各民俗节日中唯一以“闹”为核心内容的节日。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闹,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它节日的不同之处。元宵节吃元宵,含祝合家团圆和睦,并表达了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延年益寿的心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晋武帝派自己宠幸过的宫女为儿子性启蒙

下一篇:清华教授钱逊:历史上士人的文化担当





相关内容

古代文人逛青楼:重在调情 不在发生男女关系

那叫“狎妓”,重点放在调情上…

2017-02-11
古代文人逛青楼:重在调情 不在发生男女关系
北齐“酒鬼”皇帝高洋荒淫暴虐 为何政事清明

文宣帝又能把政事委托给杨愔,…

2013-04-06
北齐“酒鬼”皇帝高洋荒淫暴虐 为何政事清明
北齐胡太后:与弄臣和士开淫乱后宫 任情欢乐

和士开出入宫禁,与胡太后任情…

2013-04-06
北齐胡太后:与弄臣和士开淫乱后宫 任情欢乐
小乔与周瑜情投意合?曾是周瑜战俘被剥夺自由

事实上小乔只是周瑜的一个女战…

2013-03-19
小乔与周瑜情投意合?曾是周瑜战俘被剥夺自由
降臣苏世长为何被唐高祖器重:语出惊人 暗含拍马

他的进谏方式与众不同,乍看起…

2013-03-19
降臣苏世长为何被唐高祖器重:语出惊人 暗含拍马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