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山石技法之点法
- 作者: 翔子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199
时间: 2013-06-21 11:41:26


即点苔,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於光滑乾净,苔点象徵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后来逐渐趋向写意写趣。点苔有提醒画现,使之更精神的作用 。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湿而易生莓苔的山石,逐渐使用苔点,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盛,如赵孟俯的[立苔],王蒙的[渴苔],倪瓒的[横苔],沈周的[攒苔]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
点的方法很多,有圆笔点,尖笔点,横点,竖点,破笔点,秃笔点等等。用浓墨点在山脊背上、也可在山石的中部。其次,点又是“醒”的意思,故称“醒点”。如果画面画灰了就用浓墨点“醒”,即“提神”。点苔用笔要有力,如“高山坠石”“鸡啄米”。
勾皴完毕,随之勾、皴浓淡形象的变化染墨或染色, “依着山石的纹理、形状染出阴阳向背。染墨是为了加强厚度感,染墨不够、显得单薄;染墨过厚、皴被盖掉。要恰倒好处。
一般皴擦不足施以重染,皴擦足时可以轻染,明快处不要染或少染,重皴处要重染,染色要一遍一遍染上去,笔要大、水要足。作为整幅山水作品而言,染还能调节石与石之间的空间感。
上一篇:中国画山石技法之擦法
下一篇:中国画山石技法之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