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画法?

  • 作者: 秩名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221

时间: 2011-04-28 11:06:26

山水画的一般画法


 

  写生中,必然要遇到许多具体景物如何去用笔墨进行概括的问题。如光的画法、树石结构的表现方法、云水倒影的处理法等等,面对这些景物,初学者由于缺乏写生经验,常会感到  写意画难以下笔。画虽无定法,贵在创造,但如若在写生前对这些规律有一定的掌握,则能更好地帮助写生作品的完成。

   这里把写生中经常要遇到的景物画法作些分析介绍,也许对读者有些启发。由于山水画表现的对象丰富复杂,变化万千,这里也不可能介绍得很全面,况且每种景物的画法变化也是很多的,不必,也不宜作呆板的阐述。读者可以通过平时的实践积累和研究他人的作品,再印证对写生景物的观察、研究,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地去运用。


山水画法
  对景写生,先从何处下笔,从何入手,有关这一作画步骤,往往因各人习惯而定,原无定法。但也有规律,这就是从整体着眼,大处落笔,由前及后,层层穿插的办法。初学写生,如无把握,落墨前可先用炭条或铅笔打轮廓,把画中各部分景物的主次位置先定下一个大体的部位,然后再用笔墨来画,特别是画以建筑物为主体的山水画,因建筑物的结构透视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画前先打好一个轮廓,显得较为必要。在不断的写生实践中,我们要逐步学会不打轮廓直接用笔墨在纸上造型的能力。

   第一种:从重点部位画起,笔笔生发的方法。面对景物,审度在画面上安排各部位景物主次位置,思忖考虑如何用笔墨去概括的基础上,看准部位,先从景物的主体部位画起。画时,要大胆落墨,用笔要有节奏地从右边中景的树木着手,点子由湿到干,由浓到淡疏疏密密地联成一片,注意整体造型变化要美。大体画好后,用同样的方法连接到左边的树叶,同时再用淡湿墨在浓墨点子上进行局部点厾,造成破墨效果,然后把两旁的树干穿插画上。在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整体调节,使中景两旁的树木层次逐步深入完整。在调整过程中,破墨、积墨要反复运用,点子、线条的结构、分布要按疏密、聚散、呼应、穿插等形式美规律来进行。接着用勾皴结合的方法。画出溪流两旁的坡石,并不断向四方生发。随着作画的不断深入,随时调整树木与石的整体关系,使各部位景物、笔墨之间气势得以连接,主次轻重的关系不断得以完善。
   当树右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再把中间亭子从两旁树木中穿插画入。待稍干,用淡墨渲染层次。作画时,要不断看画面的整体效果进一步作调整,用笔不够严谨处,可以补笔,层次不足处再用浓墨积、破,淡墨渲染遍数不拘,直到认为已把画意充分表达出来为止,到这一步墨稿就完成了。
   这是一种笔笔生发的方法,即是从画中的某一部分画起,根据表现景物的需要和笔墨构图的形式美组织规律,由局部向整体不断生发、调整,逐步构成完整构图和意境的一种比较灵活的作画方法。
   第二种方法用带有笔意和笔势的极虚灵的侧锋飞白用笔,以较快速度画出树干的整体气势和形态,定下位置。结合树干的结构,顺着飞白笔势,以中锋线条为主,理出树干的组织结构,飞白笔势成为树干的皴笔,与中锋的勾斫线条互相要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树干形体的刻画,接着用浓墨破笔点画树叶,再用淡墨点厾积、破。干后,再作整体调整,通过补笔和淡墨渲染,使笔墨组织更加严谨,层次更加丰富。这是画树木的方法之一,先用飞白虚笔定下位置,有利于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掌握,这种方法也可用于画峰峦山石和其他景物。
山水画写生方法
  说起"写生",就令人想起那种支起画夹,对景描画,一坐半天一天的经历,这一般是西画的写生方法。而在中国画,所谓"写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实在是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在首位,并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最终达到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光是"模写"是远远不够的。遍游名山大川,融汇于胸,然后发于毫端,而至传神。观照与体悟的功夫是必须到家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遇而迹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这一点是目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p#副标题#e#


 

一、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
  1.写生的桥梁作用
   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贯穿全过程。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国画技法,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写生的记录作用
  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3.写生的体微作用
  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就不能有大收获。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二、山水写生应注意的地方
  (1) 不要"泥古不化"。
  过分强调临摹所得的山水画技法,特别是山石皴法等,结果是要么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写成死山水,要么是思路被真山实水所束缚,而找不到表现的方法。
  (2) 避免"食洋不化"。
  是以西画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山水写生中,把国画写生等同于硬笔明暗速写或线描速写。其直接恶果是当速写得心应手之后,无论平时随手挥写,或严肃的创作,所画之作几乎全为一副"速写相"。这些画作,如果光从画面视觉效果看,可能也不错,但却不能称是中国山水画。因直露和肤浅,直接决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三、山水画写生法
  (1) 局部模写法:
   适合初学者, 临摹未到熟练程度,真山水写生又未多接触,须要两相对照,揣摹模写,此时切忌贪大求全。
  (2) 详记法:
   较完整"真实"地记录画面,适合初步熟练的学者,此时即当强调感受之真实,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实"。
  (3) 记异法:
    只对特别的事物加以记写,适合时间较少或有特别感受时用。
  (4) 记意法(简记法)
    只简单记录一个印象,不作详细刻画。
  (5) 放大法:
    选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并作较详尽表现,常可有意外收获。
  (6) 映象法:
    针对整体景物的感受,较简洁的画出大体印象,不求形似,但求达"意"。
  (7) 映象重叠法:
    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记,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万水的叠加印象,此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8) 重复体味法:
    此法即留恋于此山此水间,留连忘返,反复观照体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烂熟于胸,以致行坐眠食 ,时刻不忘。石涛之钟情黄山,潘天寿先生之画雁荡,黄宾虹先生之爱观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四、总体的把握:
  (1)中国山水画是宏观的,要在宏观把握中去处理微观,注重整体大感受,防止受拘于一草一木。
  (2)写生越熟练,越要减少直接对景描画,而多把身心投入观照,体悟造化的神妙,在这里"观"十分重要,通过"观"和"看",努力达到物我两忘之境。
  (3)应特别注重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山水对自己产生的强烈感触,因这类感触往往是你个人特有的体验,努力强化这个体验并表现它,那就是你神遇而迹化的开端,也就是你的绘画风格确立的开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中国山水画技法,作者:秩名,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国画技法之写意人物画技法

下一篇:国画技法之花卉画法





相关内容

山水画构图秘籍:让你成为绘画大师

构图也叫章法,在谢赫的《六法…

2019-12-30
山水画构图秘籍:让你成为绘画大师
墨语寻梦,丹青水墨

赵绪成,1943年生,1964年南京…

2019-12-30
墨语寻梦,丹青水墨
画虎是一种文化

中国有崇尚虎的文化传统。虎文…

2019-12-30
画虎是一种文化
山泉流水画法:将自然之美融入你的画作

山水画技法_山泉流水画法: 瀑…

2019-12-30
山泉流水画法:将自然之美融入你的画作
中国山水画苔点技法

苔点固形而异,有数十种之多。…

2019-12-30
中国山水画苔点技法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