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春
- 编辑: 未知
- 来源: 未知
- 点击: 3925
时间: 2014-01-21 17:16:32
立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喻意春季的开始,时间在2月3-5日之间,该时太阳位于黄经315°。从这一天到立夏这段期间,都被称之为春天。此外,立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代表新的一年开始,因此立春又称立春节、打春等,流行鞭春牛的风俗。立春这天吃春饼和春卷,称为咬春。
立春由来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 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 、立秋 、立冬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 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下来。
立春物候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农事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立春农谚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行下春风望夏雨。
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三个八。
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立春热过劲,转冷雪纷纷。
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走亲访友拜年,莫忘讨论种田。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