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皮影戏的兴衰

  • 作者: 网络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174

时间: 2014-06-27 10:19:39



明清两代皮影戏的兴衰
 

据《明史》载武宗正德三年,皇宫在京城内外大兴土木,建造宫庭和坛、寺之后,为了举行庆典曾调集了全国各省司“艺”精者赴京“供应”。当时,各地艺人云集北京,举行了包括“皮影戏”在内的百戏大汇演。

由于皮影艺术演出用人不多(俗称七紧八忙九消停),又加上皮影舞台、道具易于携带,更兼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女子不能随意外出看戏,而皮影戏的演出则有影窗、帷帐可以把观众与演员隔开,所以在京城的皮影班社倍受皇宫、王府的重视。其间,各王府贵族之间还以自设影箱、雇用艺人来争相炫耀豪华。特别是清入主中原的初期,一因派驻各地的文武官员及家眷大多系满族人,他们对驻地百姓的语言文化生疏;二因他们原先对皮影戏的嗜好已深,所以上任者皆有皮影戏班跟随。康熙五年,礼亲王府内竟有八个食五两俸银而掌管皮影戏箱的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皮影戏的流行状况。

历史上,皮影戏艺术在清嘉庆十八年(1814年)后曾发生过一次最大的劫难。

清嘉庆年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纷纷闹起“白莲教”。世上曾谣传皮影人儿转化为天兵天将、助民反抗朝廷。还因皮影戏演出时多在夜幕,致使满清官吏倍感恐惧。后来,官府借机贴出告示说:国有大祸,民无天良,若再演唱,点火烧箱。结果,京城内官府派兵查抄皮影班社,皮影艺人被称为“玄灯匪”惨遭杀逐,一些影箱,包括布景及各种资料被毁。这场灾难波及到全国。从此,皮影戏艺术走向衰落。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网络,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中国皮影艺术的对外流传

下一篇:影箱 皮影戏班的家底





相关内容

元宵节游玩攻略:赏灯观月猜灯谜

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2018-03-02
元宵节游玩攻略:赏灯观月猜灯谜
2017年郑州古玩城新春庙会开幕

新春庙会、腊八祈福,在我国民…

2017-01-07
2017年郑州古玩城新春庙会开幕
浙江海宁皮影戏

海宁皮影戏演绎至今,已有近千…

2015-12-28
浙江海宁皮影戏
北京的皮影戏

自元、明、清建都于北京后,使…

2015-12-28
北京的皮影戏
陕西地区的皮影戏艺术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民族…

2015-12-28
陕西地区的皮影戏艺术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