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出家原因的猜测说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180
时间: 2014-07-05 15:50:56

李叔同出家的虎跑寺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影响说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从年轻时就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晚年更是耽于佛境,乐善好施。他家中那种常年供奉佛位,烟云缭绕,弥漫着的佛教气氛给少年时代的李叔同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有了这样的心理积淀,到了李叔同步入中年,饱经沧桑后,幼年时的佛教影响又萌发回复,终于导致他归隐佛门。
二、破产说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出自天津名门望族,1911年李家所经营的盐业失败,一倒于义源善票号50余万元,继倒于源丰润票号亦数十万元,百万家产荡然无存。李叔同名下原有30万巨款可以由他支配,随着家族的衰败,他的钱亦化为乌有。——但实际上,破产一事对李叔同的影响并不很大。欧阳予倩(李叔同留日时的朋友)说:“天津盐商大失败的那一次,他哥哥完全破产。他的一份也完了。可是他的确是个爱好艺术的人,对于这些事,并不在意,他破了产也从来没有和朋友们谈过。”
三、遁世说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有人认为李叔同曾有过的一段不拒小节、风流浪漫的生活只是表面现象,而在他的内心里则是对现实社会的苦恼、慨叹和烦忧。因此他就如贾宝玉那样,是一种二律背反式的性格趋势,放浪形骸、玩世不恭。而这种放浪与玩世又正是遁世的预兆。——这种说法根据不足。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遭遇变故家道中落心灰意冷绝望而去,而李叔同是个很有名气的艺术家,出家前艺术道路一帆风顺如日中天何须遁世。
四、幻灭说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有人以为李叔同曾以极大的热情投身革命,并对革命成功寄于极大的希望”然而革命是曲折复杂的。外强的入侵,军阀的混战,使李叔同的理想幻灭,顿感前程暗淡。所以他索性勘破红尘,成了“一心持钵,一心念佛”的和尚。——这一说法理由也并不很充分。李叔同的确有过强烈的革命思想,但他本是个追求艺术生命的人。他在呼吁革命的同时孜孜于学习艺术,热心教育事业。他毕竟不是个以革命为生活第一要义的人,因此谈不到理想幻灭。
五、失恋说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在俗时的元配俞氏是旧式妇女,他们的婚姻亦属听命于父母,并无感情可言。而李叔同早年曾“浪迹燕市,走马章台,厮磨金粉”,与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名妓谢秋云、朱慧百、李苹香等皆有较密切的交往,互有情愫。李叔同在日本又娶有日妾,感情应该不错。但香港曾有载文,云此日妾红杏出墙,东归日本。这种感情上的打击,使李叔同大失所望,终于出家。但这种说法反对的意见很多,认为很是牵强,不足为信。
六、“三层楼”说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对于李叔同的出家,他的学生丰子恺这样写道:“……当时人都很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这种说法分析透彻,见解独到,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有主观推测的成份。
如果单单从宗教角度来谈的话,就要涉及到佛教的教义,李叔同的出家是有一定巧合性的,原本是他在同事那里听说了关于断食法的好处,出于新奇,便在假期跑到虎跑寺尝试断食,在近一个月的断食时间里,他接触了很多佛经,由此感到世间名利原是如此虚妄,于是抛妻弃子,决然出尘,以至于他的妻子倍感肝肠寸断在其后呼其之时,他也不曾回头,大步飘摇,绝尘而去。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如此决绝的抛妻弃子去行菩提之道呢?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在断食期间亲身体会到了佛法的可行性,证悟了万法无常的道理,感受到了由正法带来的益处,信解佛法,了知其法的真实不虚,故此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