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纸的发展

  • 作者: 网络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282

时间: 2016-12-17 11:10:30


 
  元明
  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快速提高。
  清代
  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 。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有记载。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据光绪三十二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造纸术在我国由发明而发展,遍及全国。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侍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格、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元明清时期纸的发展,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上古时期的造纸业发展

下一篇:宋代时期纸的发展





相关内容

山水画构图秘籍:让你成为绘画大师

构图也叫章法,在谢赫的《六法…

2019-12-30
山水画构图秘籍:让你成为绘画大师
墨语寻梦,丹青水墨

赵绪成,1943年生,1964年南京…

2019-12-30
墨语寻梦,丹青水墨
画虎是一种文化

中国有崇尚虎的文化传统。虎文…

2019-12-30
画虎是一种文化
山泉流水画法:将自然之美融入你的画作

山水画技法_山泉流水画法: 瀑…

2019-12-30
山泉流水画法:将自然之美融入你的画作
中国山水画苔点技法

苔点固形而异,有数十种之多。…

2019-12-30
中国山水画苔点技法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