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至,春有春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小暑自有小暑的“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且让我们安享盛夏光年,不负光阴。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2017年7月7日5时50分,太阳到达黄经105度,小暑节气,宣告季夏时节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人认为,此时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 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开始了,夏令敷贴进行式,这个节气是养生保健极为重要的时机。
小暑习俗知多少?
“食新”迎丰收
旧时有小暑“食新”迎丰收的习俗,小暑过后,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还可以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头伏饺子,二伏面”
伏天民谚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说。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人晒衣裳龙晒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这天,寺庙里也要拿经书出来晒,俗称“晒经”。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苗恒,来源:国搜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