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AI课程走进中小学 懵的不只是学生
- 编辑: 芥末堆看教育
- 来源: 新浪教育
- 点击: 2813
时间: 2018-12-19 16:04:54
图片来源|Pinterest
“现在是国家政策强于商业逻辑的时候。”
近期,两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事件引发热议。一件是据媒体报道,今年的AI应届博士生年薪已经涨至80万,与去年的50万相比,整整涨了60%;另一件是为幼儿园小班设计的《人工智能实验教材》面世出版。
这两件事情侧面反应了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两个影响,前者是因产业高速发展而导致人才缺口;后者则是站在培养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角度出发,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逐步搭建课程体系。
在基础教育阶段,因为缺少国家课标指导、人工智能教育知识体系复杂、因与产业联系不大,培养方向不明确等原因,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该教什么,又该怎么教,懵逼的不只是学生,还有企业和学校。
企业出于构建完整的产品产业链的角度,会构建从认知到应用的完整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再辅以硬件、师资培训等运营系统。但学校则考虑本校实际情况,在原本的科创教育课程体系中逐步引入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需要的或许不是整套课程体系和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或有百万缺口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然而,与政策的大力推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依然十分匮乏。
“我们招人很痛苦。”谈及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招聘,优必选教育业务负责人钟永无奈地说道。他告诉芥末堆,目前优必选只能招聘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求职者,后续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培养人才。
优必选所面临的问题并非偶然,《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全球 AI 领域人才约 30 万,而市场需求却已超百万。
面对百万级甚至更大的人才缺口,与产业时间表相对应的是一张教育人才培养时间表。这张时间表主要聚焦在高等教育上。
人工智能产业和高等教育时间表对比图(数据来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今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之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建议书》等多项政策均提出加快高等教育阶段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并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按下“加速键”
相比较高等教育阶段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更像是被政策的一句号召按下了“加速键”。
这句号召指的是《规划》中提出的“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但除此之外,国家层面并没有颁布基础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课标和指导意见。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欣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制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确实很难。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迅速落地一系列落地性的政策,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出口是产业,这使得高等教育阶段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实体产业追赶目标。但随着年龄层的逐步下沉,人工智能教育方向和目标越来越难以具象化。
然而,科创教育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也并未提供较好的范式。在美有11年小学校长经验的Susan告诉芥末堆,美国的小学并没有单独设立人工智能课程,而是通过与其他的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人工智能的成果。
“现在是国家政策强于商业逻辑的时候。”钟永坦言,确实现在连人工智能是什么,学界都没有明确的定位。但国家发展趋势是明确的,站在企业角度考虑,企业需要提前布局。待风口真正来到之际,企业才会有先发优势。
“被加速”后的共识与冲突
在没有国外直接经验可以借鉴,国内尚未颁发国家级课标的前提下,对企业,或者学校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存在很大的解读空间。
目前能够为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参考的是一本高中课标——《2017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明确高中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教育内容和学业要求等内容。
高中阶段学生需了解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概念,能描述典型人工智能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亲历设计与实现简单智能系统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增强利用智能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在这本课标的指导下,各家企业在部分教学内容上已经达成共识。例如,人工智能教育是学科体系,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是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融会贯通。年龄层上,建议小学三年级以上高年级开设相关课程。在各年龄层的教学目标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目标。
《人工智能入门》中小学系列教材编写组负责人王延平介绍说,小学阶段侧重科普性认知;中学阶段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加强应用实践;高中阶段侧重在借助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了解算法相关知识。
人工智能K12教育各阶段内容与教学任务表
即便业界在部分教学内容上达成共识,但各家企业在商业模式上仍有差异,是卖内容还是卖硬件。哪种路径是最优解?“现在很难下判断。”刘欣认为,目前大家都只是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后续如何完善和发展还待观望。
通过教材落地实践情况,企业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第二步,将围绕内容和硬件层面迭代产品。内容方面,《人工智能入门》将打磨教学内容,使其更为精细;《AI上未来智造者》将会在紧凑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模块化、层次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保证硬件产品的开源性也是下一步的重点。据悉,《AI上未来智造者》涉及到硬件产品将不会局限在优必选品牌。
政策利好,资本买单,未来布局基础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也绝不会是目前的这几家。“这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但浪潮退后才知谁在裸泳。”钟永十分期待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前景。
不光是落地,还要思考课程融合
2015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到要“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四年过后,一二线城市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创客教室,学校以兴趣班、课后三点半、正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创客类课程。但另一方面,目前创客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如创客器材闲置不用,创客教室以应对检查为主。时至今日,如何更好得落地是创客教育讨论最激烈的话题。
同样因为一句政策号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站在培养未来人才角度的制高点上,迅速开展。对标创客教育在校发展情况,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除了需要面对非刚需、师资缺乏、校方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难点外,还需要思考如何进行课程融合。
目前学校的普遍操作是,将人工智能课程以课程打包的形式融入到学校原本的科创类课程框架中。这时便产生了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最大矛盾点。企业想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内容配套一系列完整的解决方案,但学校出于整体课程规划和学校实际情况,只能在原来的科创教育类课程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的课程。
根据《2017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涉及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课程,绝大多数是以选修方式存在,对涉及全校的必修形式所占比例很低。课程设置方面,程序设计类课程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小学阶段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课程开设情况 (图片来源:《2017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
换句话说,在谈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时,企业谈的是如何系统性提供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而学校谈的是如何在科创教育体系中融入人工智能课程。
天津市第五中学高中物理教师杨磊建议,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而言,老师可以通过硬件体验、软件体验以及商业化平台三种方式探索人工智能教育。例如,在原有的机器人套装中,加入声音识别、指纹识别等带有智能功能的模块,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
对于杨磊的建议,钟永表示,并不否认这样做的教学意义,但人工智课程是系统性的工程,单点知识的讲解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我建议学校量力而行,需考虑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开设一门独立的人工智能课程。”刘欣同时也表示,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教育也不能对标创客教育的发展。相比较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是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有产业发展的明确指向性,这或许会为尚在起步期的人工智能教育未来的发展增加信心。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