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郑州最后的城中村
- 作者: 网络
- 编辑:
- 来源: 大河报
- 点击: 468
时间: 2019-05-17 11:04:29
曾经,搬离城中村是郑漂人的奋斗目标,但当真的离开之后,却怀念那既落魄又满怀希望的时光。
城中村作为城市中特殊存在的居住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来郑州奋斗的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歌曲《都市最后的村庄》,不仅将人们带入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还意外地发现在郑州繁华地带,竟然还保留着一个城中村——西关虎屯村。它像是遗忘在时光里忘记拆开的礼物,让郑州人感到惊喜。
郑州最后的都市村庄是什么模样?和过去的城中村相比,又有哪些变与不变?在这里生活的租客与房东仍在书写着怎样的故事?5月16日,大河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
◆有保安有充电桩,比过去更整洁安全
“走,喝喜酒去!”上午11点多,几位村民骑着电动车打着招呼要出门。
这天中午,村里有后生在酒店办婚礼,大家相约结伴去。村里依旧保持着一家有喜事,全村一起热闹的传统。
虽然家家户户是七八层的高楼,但门头上的“家和万事兴”牌匾,说明村里依然住着人家。树荫下,几位村民看到陌生的面孔会上前搭话,询问是否是租房的来客。
紧邻花园路黄金地段,人们很难想到,周边的地标高楼里,竟还藏着一个都市村庄。或许是太过隐蔽,以致于没受到几年前城中村改造大潮的影响。
有村民开玩笑称这里是“孤岛”,“本来以为会拆,结果等到最后发现没拆,好像是被遗忘了”。
过去,也有村民盼望拆迁改造,“拆了就不用操那么多心了,毕竟每天还要出租房,各种杂事比较多。”不过,现在更多人希望保留,“在这块地方住了几十年了,能一直住下去很满足”。
时光倒退40年,村口还是一片麦田,随着时代发展,平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最后建成了高楼。过去村民世代生活的村庄,开始为来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歇息的港湾。
赵阿姨是关虎屯土生土长的闺女,自己家原本的两层房后来加盖了一层,随着租户的增多又盖到了现在的八层,“虽然不如小区条件好,但里面都是单间,价格不贵,也不用跟别人合租,年轻人住着非常方便。”
和过去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不同,这里街容整洁,村口有保安值守,每条巷弄都能看到安保摄像头,楼栋门锁都换成了密码锁,楼道内摆放着消防器具。考虑到安全,外卖电动车禁止入内,并在安全区域设立了一排充电桩。
一个正在找房子的小伙,比较了几家后,选择了月租850的单间,虽然面积不到十平米,但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还有空调。他刚来郑州准备找工作,是在朋友介绍下找到这里,“房租比外边小区便宜五百多,还能承受”。
出入的多是青春面孔,走在其中,让人感到活力满满。
◆租客:一回到村里,白天的劳累一扫而散
老家是开封的小郭,和朋友合伙开了个小吃店,平时一家人租住在这里。
1998年,刚来郑州的小郭,便在聂庄、司家庄等城中村,租金便宜、配套齐全是吸引他的地方,一般的生活需求不出村就能全部满足。
他喜欢城中村的烟火气,下班回到城中村,在路边来一碗烩面或米皮,配上一瓶冰可乐,白天的劳累一扫而散。
早些年住城中村时,空调还不是租房的标配,夏天夜里大家就一张凉席搭个毛毯睡在楼顶,深夜里看着星空,听着鼾声,“现在想想,好久没有当时的那种感觉了。”
“过去城中村里的路上都是摆摊的,卖吃的、卖衣服的都有,熙熙攘攘,吃完饭都会和哥们儿一起逛逛,坐在门口台阶上喷空闲聊。”小郭说,西关虎屯因为比较小,没有过去的城中村热闹,但感觉还在。
这里依然谱写着年轻人的花样青春,也不断上演着打拼创业的奋斗故事。
上一篇:第五套人民币8月30日发行
下一篇:国内最大的科技馆,你知道在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