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谁发明的?“大栅栏”因何得名?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455

时间: 2020-09-21 17:48:21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 北京烤鸭、扬州炒饭……这些美食中为何会有地名?北京王府井、河北井陉……哪一个因为水井得名?近日,《中国地名大会》一书因讲述颇显冷门的地名文化“出圈”。

  “张国臂掖,故曰张掖”“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在那些人们似乎已经十分熟悉的地名中,还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吃吃吃:豆腐是谁发明的?

  曾有人戏言,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第一就是美食。中国的饮食文化相当丰富,对菜肴的命名十分讲究。如果留心观察,便能发现许多菜名中都包含着地名。

  资料图:参赛厨师烹制的麻婆豆腐 任良 摄

  具有食用、观赏、礼仪三大功能的闻喜花馍就是一例。书中提到“闻喜”这个地名是汉武帝所取。当年,他遣军平定了南越之乱,因为是在途中欣闻大捷,便将途经之地命名为“闻喜”。

  另外,豆腐可以采用多种烹饪方法制成美食,八公山豆腐也是一道传统小吃。相传,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机缘巧合下发明的。

  这位淮南王追求长生不老,本来想用豆汁来炼丹药,但是不小心让豆汁和石膏混合在一起,意外制成了豆腐。

  而八公山的得名也是因传说而来。传说刘安在此著书立说、炼丹修道,还有八位贤达的门客,号称“八公”,后来他们一起“羽化成仙”,后人便将此地改名为“八公山”。

  北京这个“大栅栏”因何得名?

  一个地名的背后,也许就有一个故事。

  比如邯郸。它建城很早,至今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汉书·地理志》中提到,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邯郸曾是赵国的都城。和邯郸有关的成语很多。比如邯郸学步、围魏救赵、黄粱一梦等等。

  常去北京的人都知道,前门地区有条街叫“大栅栏”。大栅栏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到了清代,这里成了店铺、旅馆、商贩云集的地方。

  

  资料图:此前,以“品京味赏民俗情思大栅栏”为主题的民俗风情展在北京大栅栏西街开幕。中新社发 富田 摄

  因为人口稠密,为了加强城市治安,清代在京城街巷出口设置防卫性质的栅栏,由巡城御史负责管理,按时开关。因为当时的大栅栏地区店铺财力雄厚,筹资在胡同口修筑的栅栏也十分高大坚固,民间遂俗称此处为“大栅栏”。

  它的读音也比较有特点。据专家介绍,为了照顾大部分北京人的习惯,一些播音教材甚至把“大栅栏”设为专门词汇,读作“大拾栏儿”。

  地名:离人们的生活很近

  地名既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例如,古代称人有以姓氏加地名的习惯:韩昌黎、柳河东……他们的名字,是抹不去的文化记忆,也让这些地名历经千载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

  

  《中国地名大会》书封。中华书局供图

  饮食也好,故事也罢,生活中处处都有地名的痕迹,它们是物质的载体,是存在的证据,也是文化的传承。

  《中国地名大会》编辑傅可提到,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它可以记录一个地方的风物特产,如玉门关、运城;还可以体现人们的美好意愿,如寓意“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泰安等等。

  一直以来,有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地名文化,地名中蕴含着太多的信息,大到千年历史,小到一个人物,都可能在地名中有所体现。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对各种地名而言,哪怕小到一条街道,也许人们都能找到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故事,勾起那些独特的乡愁记忆。(完)

  【编辑:姜雨薇】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009/t20200905_12481924.htm)

上一篇:沈阳第六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开幕 呈现高雅艺术盛宴

下一篇:假如苏东坡有聊天软件,他最喜欢找谁玩?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5岁女孩与…

2024-04-18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

2024-03-19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1月21日,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2024-01-22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故事宝盒》作为北方演艺集团…

2023-12-26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3-11-17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