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古籍修复成果亮相国图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455

时间: 2020-09-21 17:48:23

  光明日报讯(记者陈雪)9月1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全国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了“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该展览为目前以古籍修复成果为主题的最大规模的展览。

  展览展出了珍贵古籍修复成果及修复竞赛作品共103册件,涵盖敦煌遗书、早期佛经、宋元善本、金石拓本、明清古籍、少数民族古籍等。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国家典籍博物馆馆长饶权指出,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范围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汇集了21个省43家单位推选的古籍修复作品。此次展览在汇集参赛作品的同时,还展出了《赵城金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珍贵古籍修复作品,是目前以古籍修复成果为主题的最大规模的展览。

  参观古籍修复展,看书的“名气”,更要看修复人员的“技艺”。

  在国家图书馆展厅里,云南省图书馆杨敏仙修复的彝文古籍《历算书》引来众多观众驻足。图片展示了修复前的《历算书》:虫蛀、断裂、扭曲成团,文字已无法辨识。而展厅里修复后的《历算书》,完整成册、布面干净、文字清晰,与修复前相比,已是“判若两书”。

  为引导大众深入了解古籍修复技艺,宣传古籍保护理念,展览在展出修复成果的同时,还展出了古籍修复工具设备以及古籍修复用纸等实物,通过修复专家视频讲解、修复师现场演示、观众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展示古籍修复技艺。

  这次展览,也让古籍修复人群走进了大众视野。据了解,“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十分重视古籍修复工作和修复人才培养,在全国建立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依托培训基地、高等院校、传习所等平台,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招收古籍保护专业硕士、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使修复人员从不足百人发展壮大至千人。目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全国附设传习所已达32家,传习导师28位,收徒241人,先后开展了《天禄琳琅》、西夏文献、唐宋佛经、《古今图书集成》、纳格拉洞藏文佛经等修复专项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国古籍修复室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抢救修复古籍总量达到360万叶,古籍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4日 09版)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009/t20200904_12480755.htm)

上一篇:为了咱百姓——致敬扫黑英雄

下一篇: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探路主流电影商业化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5岁女孩与…

2024-04-18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

2024-03-19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1月21日,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2024-01-22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故事宝盒》作为北方演艺集团…

2023-12-26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3-11-17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