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文化为世界共享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440

时间: 2020-12-19 08:09:59

   作者: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人类的生命本源是共同的,最终理想亦是共通的,病疫挡不住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与认知。

   这种认知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辟,13世纪马可·波罗东游,15世纪末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16世纪初麦哲伦远航……人类不断打破地理的限制,进行科学探索与人文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与和平。

   2018年4月,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各国代表决定定期举办联盟论坛及联展,支持各国艺术家相互交流。会议签署了联盟宣言,并举办了“特色·融汇——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特展”,同时举办了联盟论坛。在论坛上,南非代表兹尼女士谈到,艺术博物馆更重要的是要融入当地群体中去;巴西代表阿劳若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对巴西文化的反映;俄罗斯代表谢多夫介绍了19和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对东方传统的兴趣;印度代表戈拉纳雅克指出,艺术家不应拘泥于政治边界,而应加强彼此间的艺术交流和联系。

让中国文化为世界共享

吴为山雕塑作品《问道》立于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中厅。

   2018年6月,“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美术馆和重点美术机构在中国美术馆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联盟宣言倡导对话和平,促进文明互鉴,坚持合作共赢。各国美术馆同仁在美的交流中开展对话,在友谊的温情中释放能量。在举世闻名的敦煌,面对古代文明交流的辉煌,十几个国家的美术馆人共同约定着一个个交流项目……

   事实上,人文与艺术的交流在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民与人民之间是十分重要的。

   2017年,高达4.5米的《孔子》青铜塑像立于巴西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由此,这座广场也被命名为中国广场。该市市长说,孔子不仅教我们怎样做人,还教我们怎样理政。可见,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思想反映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

让中国文化为世界共享

《在同一条船上——达·芬奇与齐白石的神遇》(雕塑)吴为山

   同年,雕塑《心灵之门——乌克兰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与中国诗圣杜甫对话》,立于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作品塑造了中国诗圣杜甫和乌克兰人民心中的英雄诗人舍甫琴科。这件作品表述了“既要肯定自己,也要向他人学习”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学习态度。

   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格局的多种变化,需要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寻找国与国之间深度连接的方式。2021年春天,雕塑《孔子与苏格拉底》将矗立于希腊雅典古市集。市集是古希腊时期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活动交流的重要场所,苏格拉底曾多次在此讲学,向世人阐释他的哲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苏格拉底身着古希腊经典装束,饱含深情,滔滔不绝,而孔子温文尔雅,如沐春光,向苏格拉底作“交手礼”,象征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进入新阶段、新模式。

   近30年来,我创作了600多件雕像,立在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大地之上,情感的融汇、思想的互动、价值的共鸣需要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我们要用美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在相互尊重中,以对话的方式把中国文化“走出去”变成中国文化被“请出去”,使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世界所共享,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生成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美术馆向世界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发去慰问,得到的回复同样充满了温度,可以说,大家不约而同地认识到,这场疫情在全世界发生,所有人都寄居在一叶扁舟上,我们有义务相互理解、相互协作。

   疫情期间,俄罗斯驻中国大使杰尼索夫先生参观的第一个艺术展就在中国美术馆。他欣赏到本国和其他国家的艺术作品,赞叹于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广度和深度。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美术馆对世界优秀艺术成果的认同和欣赏,还体现了通过展出作品人们可以进行心灵的对话。在雕塑作品《在同一条船上——达·芬奇与齐白石的神遇》面前,他非常激动,他认为这是一件极具深刻哲学意义的艺术作品。在船的两头分别站着世界文化的两位巨匠——齐白石和达·芬奇,其蕴意在于,文明是不可分割的,否则平衡就会被打破。

   展望未来,在国际交流中我们美术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对话,促进往来:第一,相互办展,用经典作品增进相互了解与相互尊重;第二,举办研讨会,让思想的碰撞与交融达成共识;第三,增加学术人员之间的互访与学习;第四,开展云上交流,使之常态化;第五,待疫情稳定,互派各国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第六,对各自的文化经典进行翻译,并扩大传播。

   文化传播有3个“一”: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指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之魂。只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心连心,就能情相依,脉相连,在人类共同命运的海洋里,相互依存,扶助前行!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3日 11版)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012/t20201213_12616504.htm)

上一篇:“壮美广西·多彩非遗” 2020 广西非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展示展销活动在京举行

下一篇:少年数字故宫作品扮靓600岁紫禁城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5岁女孩与…

2024-04-18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

2024-03-19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1月21日,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2024-01-22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故事宝盒》作为北方演艺集团…

2023-12-26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3-11-17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