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木匠”穿越榫卯迷宫:揭开中国古典家具“天衣无缝”的秘密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405

时间: 2020-12-19 08:10:12

  中新社石家庄12月5日电 题:“半个木匠”穿越榫卯迷宫:揭开中国古典家具“天衣无缝”的秘密

  中新社记者 李茜

   近日,来自北京化工大学设计专业的13名研究生,走出课堂当起了“木匠”。这些“95后”中国学生,拿起锯子、凿子、刨子等传统木作工具,集训10天学习中国古代榫卯制作。而给他们上这期特殊实训课的老师,正是自称“半个木匠”的张均成。

   43岁的张均成,带领一群老木匠遵循古法,将古籍中记录的明式家具榫卯结构复原做出模型。2014年,他把30多种榫卯模型的构件和拆装过程,拍成照片发布到木工论坛上,在木工圈内掀起了一场“榫卯热”。这些帖子连续半年以上被置顶设为精华帖,网友们在帖子下评论他“是一个无私分享知识的人”。

   张均成说,榫卯从外表看平淡无奇,但内藏乾坤,外表相同的榫卯,内部结构多达十几种。榫卯不但蕴含着中国文化里的阴阳相生相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张均成戏称,自己是左手搞艺术,右手当木匠,所以取了“半个木匠”做网名。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木器的主要结构方式,其中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当凸出的榫头与凹进的卯眼紧密契合,就能将木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因此中国很多木制的古建筑和家具无需铁钉,却能久经岁月、坚实耐用。甚至有人说,故宫屹立600年的秘密就是榫卯。

   中国是木文化大国,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已能够制作榫卯。春秋战国时期,榫卯开始大量应用于家具制作。榫卯工艺在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明式家具中,被发挥到极致。中国著名学者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这样形容明式家具:“凭借榫卯就可以造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联结合理,面面俱到,工艺精确……有天衣无缝之妙。”

   目前,张均成复原的榫卯模型已增至50多种。这些可以活拆活装的模型,不但走进了家具企业、展厅,走进了中国多家博物馆供民众参观,也走进了中国近百所大学的课堂成为教具,并由此引发学界和大众对传统榫卯的关注。

   多年来,张均成也专注榫卯教学,不仅开办线下教学班,还拍摄上百集网上教学视频。还有中国留学生把榫卯作为民族自豪的“标签”带到海外。

   参加榫卯实训课的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张迪说,如今很多中国产品的风格偏向西欧化,反而失去了中国文化中自己擅长的东西,亲手做出榫卯后,她更加理解古人的智慧,也意识到传统工艺、中国文化元素可以应用到未来更多设计中。

   2013年张均成在搜集榫卯资料时,网上只有寥寥几张图片。如今,令他欣慰的是,现在网上很容易找到榫卯的系统资料。(完)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012/t20201206_12606432.htm)

上一篇:绝技传千载 丝线连古今

下一篇:大运河北起点的华丽转身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5岁女孩与…

2024-04-18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

2024-03-19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1月21日,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2024-01-22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故事宝盒》作为北方演艺集团…

2023-12-26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3-11-17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