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音古曲“活”在今生今世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409

时间: 2020-12-31 16:38:17

  【奋斗足迹】

   讲述人:潮州音乐广东省省级非遗传承人 王培瑜

   我出生于潮乐世家,自幼承袭家学,苦修吹、拉、弹、打,深受传统音乐熏陶。而我的音乐启蒙老师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王安明。父亲一生与潮乐绑在一起,成就颇丰,改编并首演的潮乐《狮子戏球》《浪淘沙》《平沙落雁》和《梅花桩》等至今广为流传。

   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我们今天所说的潮州音乐并不是专指潮州人的音乐,而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潮乐在唐宋年间就已形成,有“华夏正声”“唐音遗响”之美誉。除粤东地区外,潮乐还广泛流行于闽南、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在明末,潮州戏已随着潮州人的足迹传播至海外,现在越南的拉弦乐器“丐弹胡弦”,就来源于潮州戏的头弦。

   潮汕地区的移民史颇为丰富,这就使得潮州音乐保留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多重基因,从音乐的形式、结构、器乐等都有着中国历史各时代音乐的烙印,无愧于“民族记忆的背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等称号。

   我们今天解读古音古曲,用当代的乐器,由当代的演奏家演奏,重新把这些古音古曲呈现给当代的人来认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代人每一个乐师对古音古曲都有不同的理解,如何演绎,不同的演奏家会有不同的版本。我们在不断求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曲目更有逻辑的结构,使其更加紧凑,变化更加丰富。

   作为一个艺术类的乐种,潮州音乐的现状可以说并不乐观,专业化、职业化的程度并不理想。这些年来,我利用在多所音乐院校任客座教授的机会,探索补充了现在院校比较缺乏的传统音乐教育的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非常希望我们本土的传统音乐、传统文化艺术,能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有所体现。普及方面我们要做,提高方面我们在音乐院校中要有常态化的进入。要想编出好教材,做好音乐最重要。主动作为才是推广潮乐的最好渠道。

   (光明日报记者王忠耀、吴春燕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31日 05版)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012/t20201231_12642505.htm)

上一篇:用博物馆的“大脑”去思考

下一篇:让民间艺术绽放更加迷人光彩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5岁女孩与…

2024-04-18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

2024-03-19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1月21日,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2024-01-22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故事宝盒》作为北方演艺集团…

2023-12-26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3-11-17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