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蒙娜丽莎》或为史上首幅3D画像(图)

  • 作者: 本站编辑
  • 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919

时间: 2014-05-08 08:54:18


专家称《蒙娜丽莎》或为史上首幅3D画像(图)

    德国研究者克劳斯-克里斯蒂安·卡本和维拉·海斯林格称,达芬奇著名画作《蒙娜丽莎》可能是世界上首幅3D图画,原因是达芬奇当年画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当这两幅画像相互覆盖时,在构图上无论是人物的肖像细节还是背景画面的描绘都显示出了一个立体的3D效果。
  达芬奇画了两幅《蒙娜丽莎》?
  两位德国专家提出这一理论的依据是2012年亮相的一幅画作,这幅画作与《蒙娜丽莎》十分相似,两位德国专家推测,这幅画同样出自达芬奇之手,而非其弟子的临摹之作。
  这幅画作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展出,被称为“普拉多的蒙娜丽莎”,正版的《蒙拉丽莎》目前被收藏于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
  研究者发现两幅作品有细微的视角差别,可能作者当年从不同的角度画了这两幅画。
  两幅合起来就是一幅3D画
  研究者发现,两幅画的水平距离约为7厘米,约等于人的两眼之间的距离。
  来自汉堡大学的卡本说:“当我第一次并排观察这两幅画时,发现这两幅画存在着虽然不大、但十分明显的差异。在普拉多的版本中,你能够看到蒙娜丽莎所坐椅子的一角,而在卢浮宫的版本中,你看不见椅子。”
  他认为,这是达芬奇站在不同的角度画了这两幅画的缘故,在画普拉多版本时,达芬奇站的位置应该比他画卢浮宫版本时更靠左。
  两位研究者解释,人的两只眼睛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然后各自向大脑发送平面图像,最后由大脑将两只眼睛分别传递来的图像合成为3D图像。
  根据这个概念,他们得出结论,如果把这两幅画放在一起观看,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幅立体3D画像。
  两位研究人员还补充说,他们使用了红蓝立体成像技术将两幅画结合起来,结果支持了他们的理论。
  现在普遍见到的街头3D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到目前仅有二十多年历史。它秉承后现代绘画理念,诞生于西方大众文化环境中,最初是西方先锋街头艺术家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然而,达芬奇却已经早我们500年左右成功诠释了这种艺术形式。
  是画家更是科学家
  两位专家也承认,他们无法断定达芬奇画这两幅画是巧合还是出于科研目的有意为之。
  众所周知,创作过《最后的晚餐》和《维特鲁威人》等著名画作的达芬奇不仅是个画家,他还是个科学家,他对于解剖学、地质学、数学和文学等领域都有研究。
  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解剖学家之一,他的笔记中写满了有关复杂人体的各种知识,以及他对于人体器官、骨骼、血管和肌肉的详细研究记录。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清华美院高手教你如何画好场景速写

下一篇:习近平主席和奥朗德总统为“名馆·名家·名作题写序言





相关内容

花馍香 年味浓

春节临近,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

2024-02-02
花馍香 年味浓
“悲鸿的精神”原章签名版画首发

由雅昌文化集团、徐悲鸿艺术基…

2024-01-24
“悲鸿的精神”原章签名版画首发
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展:感悟“鲁迅的艺术世界”

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与北京鲁迅博…

2024-01-22
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展:感悟“鲁迅的艺术世界”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届成都创意…

2023-12-26
川渝美术 同宗同源 筑梦偕行
平遥漆器,光与彩的对话(传承之光)

在山西平遥娃留村,86岁的中国…

2023-11-25
平遥漆器,光与彩的对话(传承之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