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草”先通“楷”
- 编辑: 本站编辑
- 来源: 全息网
- 点击: 50520
时间: 2014-07-31 16:24:21
学草先通楷,意思是说要想学好草书必须先学好楷书(或谓之“真书”或“正书”,古人把篆书、隶书和楷书统归于正书一类)。这是被诸多历代名家所认可的一条规律和必由之路。为什么呢?
其一:是循序渐进的基础。对于楷书、行书、草书的形态和用笔,古人形象地比喻为:楷如立(如人端正站立),行如走(如人从容行走),草如跑(如人纵情奔跑)。或云:“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古文“走”作“跑”字义),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它既道出了这三种书体各自的特点,又阐明了学习书法的内在联系和先后顺序。即学习书法如同小孩学习走路须循序渐进,先学站立,再学行走,然后才能学习跑步。学会站立是学会行走和跑步的基础。不难想象,一个小孩连站立都不会,岂能行走和跑步呢?学习书法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学习书法的人连楷书的点画点不到位、横画放不平正、竖画立不安稳,就不可能在行、草书中从容“行走”和纵情“奔跑”。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得中肯:“作书从平正一路作基,则结体深稳,不致流于空滑”。是故,学好楷书是学好行、草书的基础。
其二:草通楷则。草书看似挥洒自由,不拘法度,其实不然。草书的一笔一画都融会了楷书的顺、逆锋入笔,藏、露锋收笔,中锋行笔,侧锋取艳,以及提按顿驻、轻重缓急、偃仰向背、欹斜倾侧等用笔方法和结体方法。所谓“翰不虚动,下笔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所以,黄庭坚在《论书》中说:“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也。”苏东坡《论书》也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孙过庭也在《书谱》强调:“草不兼真,殆于专谨。”这些都是上述名家学习书法的经验总结。他们无一不是从古人的名碑名帖的楷书(或正书)学习开始,然后进入行、草书之堂奥的。由此看出,要想学好草书,就必须先学习好掌握好楷书的基本用笔书方法和结字方法。又如孙过庭《书谱》所云:“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草书的挥洒自由是在楷书法度下的挥洒自由,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信笔涂鸦,而是既要遵守楷书的法度,谙于规矩,又能不受楷书法则的束缚和羁绊,能够出规入矩,进而从法中有法中上升到法无定法、运用无方、出于绳墨之外、自由挥洒、神融笔畅、自然天成之高度境界。用一句较为形象的话说,草书是戴着楷书法则镣铐的自由艺术舞蹈,法则掌握得越好,就越能跳出法则镣铐的束缚和羁绊,舞出的舞蹈就越是自由奔放、翩翩自得,越是形象艺术、楚楚动人。
综上所述,要想学好行、草书必须首先以学好楷书(正书)为基础,熟练掌握楷书的基本用笔方法和结字方法,然后循序渐进地真生行、行生草。这是学好书法和行、草书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否则,徒费功夫,多走弯路,欲速而不达。
下一篇:书法学习中的质量互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