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春联中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 作者: 佚名
  • 编辑:
  • 来源: 网络
  • 点击: 519

时间: 2021-01-29 02:10:05

  【全球共写新春联】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刘梦 光明网记者 潘兴彪

  开栏的话

  “四海迎春 天下一家——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自1月20日腊八节启动以来,线上线下反响热烈。应广大读者网友要求,光明日报今起开设《全球共写新春联》专栏,讲述春联征集的生动故事、连接喜爱春联的各国朋友、挖掘春联习俗的深厚文化、阐释春联蕴含的时代精神,通过图文、视频等全媒体方式加以呈现,为这个春节增加喜庆氛围和文化色彩,助力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冬日的山东曲阜,阳光穿过屋脊洒在孔府游人的脸上。

   “爷爷特意带我们来到孔府,为的就是在春节期间感受一种文化氛围。”游客程振楠感叹,“孔府春联的寓意中有家的团聚和心的凝聚,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应该牢记优秀传统文化,把家国放在心中。”

   孔府传承了规模盛大的春节礼仪,从腊八节开始到元宵节结束,还承袭着内容丰富的春节习俗。孔府年前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贴春联与贴门神,把对新春的期待、对家人的关爱、对国家的祝福贴在最显眼的地方,辞旧迎新。

   每年腊月二十九之前,孔子第七十五代裔孙、孔子书画院名誉院长孔祥胜都要为孔府内的各大厅、堂、楼、轩题写和张贴春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游客明显减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孔祥胜写春联的心情。他饱蘸墨汁,认真地写下每一笔,既是在传承写春联的仪式,也是在与先辈对话。

   孔祥胜说,孔府楹联非常讲究,其文辞、用纸、尺寸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文化底蕴深厚,从不同角度体现诗书礼仪:从启事厅东墙壁上的“以利己之心交朋必善,以好色之念求学必真”的修己省身,到启事厅西墙壁上的“经济以诗书为鹄,文章得山水之腴”的齐家治国,再到孔府前上房西墙壁上的“道德为师仁义为友,礼乐是悦诗书是敦”的君子之道,大都深蕴哲理,意境无穷。

   “孔府代表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家的文化,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希望通过孔府春联让游客把春节的喜气带回家,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孔祥胜道出自己坚持在孔府里写春联的原因。

   走出孔府,来到孔子博物馆,“天清地宁——孔府过大年展”正在展出,从历代孔府旧藏中挑选出来的年俗文物,大部分均为首次集中亮相。

   “此次展览主题‘天清地宁’,取自孔府旧时春联,也寄托着希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早日散去的美好祝愿——祈天地以清宁,祷国泰而民安。”策展人孔淑娟介绍,展览分为源起、腊八、祭灶、过年、元宵5部分,依据年俗时间轴,通过丰富的孔府旧藏文物展示,传递孔府从腊八节到元宵节完整而富有特色的过年习俗。在一副副大红的春联和一个个遒劲的福字中,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8日 01版)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101/t20210128_12685340.htm)

上一篇:助博物馆文创“好物”涌现

下一篇:戛纳电影节因新冠疫情推迟至7月举行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5岁女孩与…

2024-04-18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

2024-03-19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1月21日,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2024-01-22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故事宝盒》作为北方演艺集团…

2023-12-26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3-11-17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