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往大棘城

  • 作者: 王坤
  • 编辑: 王翔
  •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 点击: 719

时间: 2021-04-15 09:15:09

  大凌河在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西南部拐了个倒“几”字弯,形成了一处方圆约20平方千米,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台地。台地间散布着几处村落,河夹心村西部临河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据说这里就是一千六百多年前,十六国之一的前燕王都大棘城所在地。

  如今这里种满了庄稼,地表看不到任何远古遗迹,映入眼帘的,只有清澈凌河水倒映着满天烟雨和两岸色彩斑斓的树木,秋色连波。幽幽风吟中,我在河边行走,思绪万千,只为探寻和感悟脚下这片土地,这个曾经被称作“大棘城”的往昔。

  神秘的“颛顼之墟”

  查询中国地理词条,大棘城,又名棘城,在今辽宁义县西北,西晋元康四年(294年)鲜卑慕容廆徙此。十六国前燕建国以此为都,至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始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市)。

  又据史料,慕容廆,棘城人,鲜卑族杰出首领。西晋末年,以大棘城为中心,占据辽河、大凌河流域,称鲜卑大单于,后接受东晋官爵。其子慕容皝337年继位建燕国,史称前燕,定都大棘城,追慕容廆为高祖。

  慕容廆、慕容皝父子经略大棘城长达48年之久。如此看重大棘城的原因,除了这里是慕容廆的出生地外,一直以黄帝后人自居的慕容鲜卑,认为这座古老的城池为黄帝之孙——颛顼大帝所建。《晋书》:“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

  颛顼,又称高阳氏,黄帝之孙,中华文明始祖“三皇五帝”之一。古籍载,四五千年前,黄帝将帝位传给颛顼。他二十岁登基,在位七十八年,以智慧治天下,统治势力“北至幽陵”。幽陵,即包括今天辽西走廊地区在内的“幽州”之地。那时他曾在辽西筑城,后人称之为“颛顼之墟”(墟即古城遗址)。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在辽西走廊建立的第一座城,也可能是东北地区文明的最早记载。

  正因为大棘城是“颛顼之墟”,所以,自认与颛顼同根同宗的慕容廆才率部迁到祖先繁衍生息的故土,期待借先祖的鸿运为部族带来昌盛和兴旺。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回迁,使一个几千年的遗址古城,重新步入辉煌,一跃成为慕容鲜卑的发祥重地。

  后来随着前燕迁都及时光流逝,大棘城逐渐隐藏在岁月背后,如今更是销声匿迹。它曾经历过怎样的辉煌,在此又发生过多少历史故事,这都成了人们探索和追寻的课题。

  慕容鲜卑为黄帝后裔

  将“颛顼之墟”确立为国之中心,在慕容鲜卑看来,是回归先祖的起源之地,是对部族生存壮大的天眷神护。那么,慕容鲜卑果真为黄帝后裔?查阅历代史籍,有关该种族为黄帝后人的记载比比皆是。

  《山海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此后《北史》:“始均为鲜卑族始祖。”以上史料,均说明鲜卑之祖始于黄帝一脉。

  《晋书》:“慕容廆,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指黄帝部落,“有熊氏之苗裔”,就是黄帝子孙后人之意。

  《十六国春秋》:“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君北夷,世居辽左,号曰东胡。”高辛氏是“五帝”之一的帝喾,黄帝的曾孙。这里说东胡慕容鲜卑为帝喾少子厌越的后代,也等于说是黄帝后代。

  南宋《通志》也记载了鲜卑慕容氏是黄帝后人。作者郑樵考究说,慕容氏为高辛氏后裔,建鲜卑国,自言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汉族王朝大厦将倾,周边部族纷纷入侵,正史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的入侵称为“五胡乱华”。但是,如果鲜卑族是“有熊氏之苗裔”,那么,就不能将鲜卑人视作“胡人”,“乱华”之说也未免欠妥。此外,史学家还考证出,古羌族与炎帝有极近的血缘关系。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就在《史记》中记载了中原汉族和一些周边少数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的情况:“于是舜归而言于帝(尧),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蛮夷戎狄皆由中原的炎帝、黄帝部族发展而来,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混血融合趋势,体现了“华戎一族”的思想。如此,我们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上以鲜卑、羌等为代表的很多少数民族,本与中原汉人同宗同脉。

  前燕王朝的“精神之城”

  西晋灭亡后,中国大地进入十六国时期,实际上当时割据一方,交相混战的前后共有二十个国家。其中,慕容家族及其建立的前燕发展之快,实力之强令人瞠目。它崛起于辽西北一域,曾四易都城,势力最盛时疆域覆盖辽宁全境、吉林大部及整个华北地区,中华九州中,它独据幽、冀、兖、徐、豫五州,而它的龙兴之地就是大棘城。

  大棘城见证了慕容家族杀伐征战、由弱变强的历史。它饱受了战火的洗礼,尤其是三场棘城血战,将一群弱小的游牧部众淬炼成横扫天下的无敌雄师。

  一战大棘城,奠定辽西霸主地位。302年,邻邦宇文鲜卑部十万大军包围大棘城,部众恐惧,慕容廆曰:“宇文虽人多如蚁集,但军无法制,已处我计谋之中”。并亲自领军出击,带头奋勇拼杀,重创宇文部,追击百里,俘斩万余。

  二战大棘城,实现称雄辽宁目标。319年,高句丽、宇文鲜卑、段部鲜卑三国联合讨伐慕容廆,围攻大棘城。慕容廆巧用反间计,令高句丽、段部鲜卑退兵,然后猛攻宇文鲜卑,火烧敌营,彻底击溃该部。为此,东晋皇帝封慕容廆为辽东郡公,大单于称号如故。慕容廆手持丹书铁券,雄霸辽宁。

  三战大棘城,吹响南下中原号角。338年,后赵皇帝石虎发兵数十万围困大棘城。两军相持十余日,赵军不能克,慕容皝派兵突袭石虎大营,赵军“互相惊扰,弃甲而遁”,燕军“乘胜追之,斩获三万余级”。自此后,前燕大军便挥师南下,横扫华北,占据中原大片膏腴之地。

  铁血不破的大棘城,展现了慕容鲜卑人威武不屈的意志,是鼓舞军心、民心的能量支撑,成了前燕开疆拓土稳固的大后方和大本营,光芒闪耀。后来前燕屡屡迁都,但无论迁到龙城、蓟城还是邺城,大棘城都是慕容鲜卑人心中不朽的“精神王城”。

  雄踞西北的吐谷浑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描写了大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军与吐谷浑作战,吐谷浑可汗投降,成为唐藩属国的那段历史。

  吐谷浑汗国是从幕容鲜卑中分离西迁的一支建立的国家,位于青海、甘肃一带。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国,长期雄踞西北。其313年建国,635年归附大唐,663年灭亡,国祚长达300多年,历22位可汗。

  汗国创立者慕容吐谷浑,是前燕高祖慕容廆的庶长兄。同在大棘城长大的慕容两兄弟,竟然同时成为两个国家的奠基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不禁令我们对这个人才辈出的风云家族仰目而视。

  慕容廆继位后,对才干出众的哥哥吐谷浑有所戒防。一日,兄弟二部发生马斗,慕容廆大发雷霆,吐谷浑愤懑曰:“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于是带部众一千七百户,负气出走,离开故乡大棘城,一路西行,到达遥远的西北地区,开辟基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

  后来慕容廆对哥哥的出走十分懊悔,也日夜思念兄长,因鲜卑人称哥哥为阿干,所以,他还特意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阿干之歌》,其中有“阿干身苦寒,辞我土棘往白兰”的词句。这里的土棘指的就是大棘城,而白兰,位于今青海布兰山,是吐谷浑国的重要后方基地。《阿干之歌》曾在吐谷浑地广为传唱,又称《吐谷浑歌》,《旧唐书》称“燕、魏之际鲜卑歌。”

  663年,吐蕃攻打已归附大唐的吐谷浑。此时,唐朝精力主要集中在高丽战场,无暇顾及西北,吐谷浑国灭并入吐蕃版图。而在中原,慕容鲜卑一族早在409年便退出了历史舞台。由此,可以说因吐谷浑的存在,使慕容家族的王权,多延续了254年。

  名城淹没大凌河

  作为慕容鲜卑的第一座国都,大棘城堪称其创业腾飞的醒目标识。适逢国家军事、政治、经济迅速发展之时,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地理位置上,它背靠山陵,西南临河,古道贯穿,四通八达,战略意义也十分突出。

  大凌河是它的天然屏障,也为其提供了便利的航运交通。汉魏时大凌河西源称渝水,南源称白狼水,隋唐时统称白狼水,明代称大凌河并传延至今。它是东北最负盛名的水系之一,古时曾一度舟楫往来。

  大棘城居辽西古道要冲。辽西古道是从战国时期就存在于我国北方的一条重要通道,走向从中原北上,先到白狼城(今辽宁喀左),再达龙城,过大棘城,经医巫闾山南麓,通往辽东。这条古道上,曾走过千军万马和无数风云人物,曹操北征乌桓、司马懿东征公孙渊、北齐高洋攻打契丹……都以这条古道为主要行军路线。

  大棘城是座规模宏大、商业发达的城市。经历的三场大战,宇文、后赵等都曾以数十万兵力攻而不破,城区之大、工事之固可见一斑。作为前燕国都,必会招致四方文人志士来此创建功业;便利的水陆交通环境,也定会吸引各地商贾云集。可以想象它商铺林立、舟船穿梭、人头攒动的繁华盛况。

  然而,当年偌大的都市,今天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连古城基址都荡然无存,令人难以置信。多年来,无数史学爱好者都在探寻大棘城消失之谜。笔者大胆推测,如此情形,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洪水淹没。

  古人描述大凌河:“水性猛悍,当霪雨涨发,境内山河,群流奔会,浊浪排空,洪波山起。”据史料,大凌河平均十年就要发生一次大的洪灾。正因水患严重,笔者臆断,当年慕容皝不堪频繁防水固城之苦,才忍痛舍弃大棘城,另择都城。

  前燕迁都龙城后,大棘城被降为县。既已撤都,防水固堤势必懈怠。447年,北魏将大棘城并于龙城县,这也是史册对它最后的记载。缺乏水防的大棘城,就应在这以后的某个时间,被无情的大凌河吞噬。是夜,风高云低,雨泄如注,河深浪急,洪水山呼海啸般冲进大棘城。曾辉煌一时的北方名城,就这样被夷为平地,化作滔滔洪流中的尘沙……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神往大棘城,作者:王坤,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来源地址: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cul/tzsc/./202101/t20210115_209812.html)

上一篇:如何投资金银币 生肖金银币的投资策略

下一篇:莫让“山寨文物”招摇过市





相关内容

“大头”银元的信用与得失

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圆,民间称…

2022-03-05
“大头”银元的信用与得失
2022中国壬寅(虎)年 金银纪念币赏析

农历虎年至,2022中国壬寅(虎…

2022-02-12
2022中国壬寅(虎)年 金银纪念币赏析
乾元重宝: 我国最早的重宝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

2022-01-08
乾元重宝: 我国最早的重宝钱
2022中国壬寅(虎)年金银纪念币发行

11月18日上午,2022中国壬寅(…

2021-11-19
2022中国壬寅(虎)年金银纪念币发行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