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作家进城记
- 编辑: 佚名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 点击: 105204
时间: 2021-08-27 10:09:25
“尽管我吃过秋天没有挖干净的冻洋芋、荞麦地里的红根子、湿地里的苦蔓根……但是,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残酷、绝望和苦难,这就是我最大的福报和运气。”彦妮说,“平凡的我们,何其幸运拥有顶天立地的祖国、活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1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对53岁的彦妮来说, 这首歌在他的记忆里刻下的烙印太深了。
彦妮姓张,原名张彦忠,彦妮是笔名。1967年11月出生在海原县关桥乡方堡村。上学了,在低矮的马车棚里,老师在小黑板上写下“祖国”二字,孩子们参差不齐地跟着念。桌子是粗糙的挡车板,椅子也是土坯垒的,朗朗读书声传遍村庄。没有校服,没有书包,甚至没有课本,几个同学合用一本书,大家拿着碳棒在打谷场上练习写字,穿着露出脚趾的旧鞋,裹一件破棉袄,在瑟瑟寒风中同唱一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
那时,他们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目标,只是懵懂地感知,祖国不是一个简单的词,里面还有更深的意思。
他们会跑十几里山路去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血战台儿庄》……每次看到红旗插在山顶、听到战士们挥着武器庆祝胜利,他们会跟着振臂欢呼。每次听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他们会像现在的粉丝一样跟着唱,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2
记者日前见到彦妮,他笑容儒雅,西装崭新,皮鞋锃亮。“我通过写作改变了人生轨迹,书店对我来说是神圣的地方,有条件的时候也把自己收拾收拾。”他笑着说。
上学之前,他没穿过鞋。
光着脚,在尘土飞扬的村路上疯跑,在杂草丛生的河滩里捉蝴蝶,在曲里拐弯的巷子里追风筝……夜里,常常梦见穿着一双鞋,就笑醒了。
上学后母亲给他做了新鞋子,因为没穿惯,脱掉就忘记再穿,等想起来时,鞋子丢了,不敢对父母说,只能偷偷光着脚跑去上学。初冬,满地寒霜,一步一滑行走在满是冰碴儿的山路上。
缺书包,就把书抱在怀里;缺铅笔盒,用装药的小纸盒充当;缺橡皮,将废旧车胎剪成长条来顶替;缺铅笔,找根木棍绑在铅笔头上;缺纸,总感觉本子就像六月里的冰,用不了多久就被阳光化掉,正面写完了翻到背面接着写,很快,正反面都写完了。
三年级时有天放学,看见桌上放着三张白纸,他心里一热,“我大(宁夏口音父亲)终于给我买纸了?”就像饿了三天的人发现了馍馍。因为本子的事多次跟父亲告急,饭都没顾上吃,急急忙忙找来刀子和针线,小心细致地把几大张纸裁了。然后,一页一页地分成两沓,极为谨慎地用三角尺量好打针眼的地方,又找来一张牛皮纸,裁成封皮,一针一线将白纸订成本子。看着又整齐又干净的新本子,双手捧起来,像捧着珍宝,心里既满足又爱惜。
彦妮初中毕业后,和他一起落榜的同学都到城里谋生了,开商店,在市场卖菜,骑着自行车回收垃圾,他漫无目的地四处漂泊,不知去向何处。
因为喜欢写点东西,经常投稿,结识了银川一家报社的朋友,在城里谋了份差事。2002年,彦妮告别了深山老林和沙漠戈壁,在银川晚报社附近经营报刊亭。尽管每天不亮就出发、灯亮了才回家;尽管无休止地把整钱换零、零钱换整,在巴掌大的小窗口窥探光阴一天天滑过……可因为有书看,能抽出时间写字,他很感恩。左手一张报,右手一本书,他变成都市角落里悄悄睁着的一双眼睛,看别人,也看自己。
3
弹指一挥间,彦妮进城已近20年。曾经连三块钱电费都交不起的人,曾经连一包去疼片都要到诊所去赊的人,曾经没有一块饼子当早餐的人,如今在城里有了二手小蜗居,他那些零碎的、真切的、密密麻麻的打工日记,也被他整理成长篇小说出版了。加上另外发表的50多万字,林林总总,竟然有200篇之多,获了几个文学奖项、被派去京城开会,在天安门前合影……
彦妮坚守报刊亭14年。现在,在一家文化公司打工,加上稿费,每个月的收入可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开心。“在人潮中,我是多么不起眼的一个,但是,蚁族也好,蜗居也罢,我的日子越过越踏实,曾经伤痕累累的心尝到了更多甜的滋味。”彦妮说。
银川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常常夜半望月,万家灯火下,车水马龙边,夜幕中的银川美不胜收。他问自己:一个打工者,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居然能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落脚,何等幸运?曾经扛着模具打土坯,曾经在深山老林里捞盐、打硝、挖煤、炸矿石……常常累得头晕目眩鼻血四溅的人,如今竟在省城谋了一份与文字沾边的差事,竟然还有幸因为文字得以生存,而且活得越来有尊严、越来越体面。
“是谁,许我盛世流年?是谁,让我以梦为马?”他在诗中问自己,是谁,让一个曾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在知天命的年纪还能如鱼得水?
“不是因为我有多能耐、多智慧,也不是因为我有多努力,而是因为,我有幸身处这样强大的祖国、恰逢这样的好时代,能及时沐浴到文艺惠民的阳光和雨露。”彦妮说。
有贤惠的妻子在家里,有可爱的孩子在成长,有灿烂的阳光和免费的花香,面对这温馨的一幕幕,怎能不让人格外感到宁静和幸福?
“我对未来的规划很简单,谋生之余,好好写东西。我仍然还是个四处借书的打工者,仍然还是个不会附庸风雅、也不自作清高的草根作者。”彦妮说。
(责任编辑:杜佳璐)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作家网,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826/c403994-32208758.html)
上一篇:沈从文:从湘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