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 作者: 刘冉冉
  • 编辑: 符文强
  • 来源: 音乐中国网
  • 点击: 1184

时间: 2021-10-28 09:16:14

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近日在教育部介绍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介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不单独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个变化还挺大的。以往,对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宝库,学校和教师有时会深感浩瀚、无从下手;一些有益尝试,也可能因为不成体系、推新不足等原因难以坚持。现在,按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选择素材有了一个基本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化经典意识等——这将大大减少“踩坑”“试错”的发生,更给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开垦出一块肥沃的土壤。

土肥还需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顶层设计虽然做出了“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规划,但要在校园生根发芽,对教学艺术、教师素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当传统文化教育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数学教师在讲授九九乘法表时,能否为学生讲授数千年前中华文化中“九九表”、十进制的智慧?也许“你学的历史,是数学老师教的”,将因此而成为一句褒奖。这不是开玩笑,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以前,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今后,教师得有一缸水,甚至一片海。

能教是一回事,学生入脑入心更重要。这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等育人目标出发,把握好“有声”和“无声”之间的平衡。具体来说,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平滑地融入素质教育,既把课程设计得有声有色,又要让考核于无声处见成效。这也是教育的意义——在青少年的脑海中播下思想的种子,心中浇灌精神的养料,青少年的精神家园才能绽放梦想的花朵。(刘冉冉)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作者:刘冉冉,来源:音乐中国网,来源地址:http://music.china.com.cn/2021-08/26/content_41655896.htm)

上一篇:导演要有定力 表演要有功力

下一篇:“英雄小八路”亲眼见证《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诞生





相关内容

《热辣滚烫》靠什么吸引近半流行音乐圈

“一切都太晚了,已经来不及了…

2024-02-20
《热辣滚烫》靠什么吸引近半流行音乐圈
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厦门启幕 18部剧目上演

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16日…

2023-11-17
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厦门启幕 18部剧目上演
听,他们在“鸟巢”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

3月4日,徐兴惠专程从老家坐车…

2022-03-07
听,他们在“鸟巢”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
2022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启动申报

为加强戏曲表演人才队伍建设,…

2022-03-05
2022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启动申报
安徽黄山:“舞草龙” 庆丰年

“舞草龙”是安徽省黄山市徽州…

2022-03-05
安徽黄山:“舞草龙” 庆丰年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