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避免被“坑”,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 作者: 网络传播杂志
  • 编辑: 符文强
  • 来源: 百家号 首都网警
  • 点击: 851

时间: 2021-11-05 14:33:50

  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复杂难懂的促销规则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被“坑”,做到理性消费?

  直播秒杀,要冷静

  受疫情影响,今年传统线下销售受到冲击,网络直播带货火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商直播超过1000万场,观看人次超过500亿,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购物正成为一种消费新趋势。

  但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12315平台共收到直播相关投诉举报2.19万件,同比增长479.60%,其中关于直播带货的投诉占比近六成。

  建议消费者要保持冷静,选择有健全保障体系的电商平台观看直播,同时选择在信誉度良好、知名度高的直播间下单,按需购买,不攀比奢华,量入为出,规避冲动消费行为。

  优惠规则,要看清

  “没有点奥数功底,都不配过‘双十一’”!”每逢“双十一”,都会有网友如此调侃。近年来,许多商家在促销规则上下足了“功夫”,预售、满减、购物津贴、玩小游戏抢红包等营销策略,让“双十一”越来越复杂。

  玩法越来越多、优惠越来越少,也成了消费者诟病的槽点。因此,广大消费者要理清头绪,多与店铺客服沟通,了解清楚促销规则,避免盲目凑单。

  此外,根据《天猫预售业务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支付定金后,因买家自身原因导致未如期支付尾款,或买家申请退款且根据《天猫规则》《淘宝平台争议处理规则》等规则判定非卖家责任的,定金均不退还。消费者在选择支付定金前,要考虑清楚再下单,避免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网购骗局,要防范

  “双十一”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常见骗局以“预售”“红包”“客服”“信用提额”“刷单返利”“中奖免单”等为名义,诱导消费者点击非法钓鱼网站,骗取其个人信息及财产。

  消费者千万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当收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对方提示“订单异常”“缴纳保证金”“退款”等情况时要谨慎,及时与店铺客服沟通,了解情况,防止上当。

  此外,每年“双十一”后受理的消费投诉案件中,一些商家“先涨价后降价”欺瞒消费者的套路也屡见不鲜,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需要购买的商品,对比优惠力度再选择是否购买。

  归根到底,“双十一”的议价权和游戏规则掌握在平台及商家手中。面对侵袭而来的海量促销,消费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面对所谓的“打折风暴”时要擦亮眼睛,事先了解清楚商家促销优惠内容和限制条件,避免上当受骗,同时注意保留重要聊天记录、购物凭证和订单信息,以便发生纠纷后快速、准确维权。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双十一避免被“坑”,如何做到理性消费?,作者:网络传播杂志,来源:百家号 首都网警,来源地址:)

上一篇:电商双十一“降价”套路破防!你可能赚了,但商家永远不会亏!

下一篇:中消协:“双十一”“低价”不可迷信 得实惠要多对比





相关内容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近日,广东汕头一名5岁女孩与…

2024-04-18
非遗传承当从娃娃抓起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

2024-03-19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1月21日,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2024-01-22
无锡荡口获授“江苏省楹联文化古镇”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故事宝盒》作为北方演艺集团…

2023-12-26
戏剧创新融合助推经典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

2023-11-17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新时代我国数字文化建设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