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美术馆年末三展 绘画与雕塑的时空对话
- 作者: 佚名
- 编辑: 董方婷
- 来源: hi艺术网
- 点击: 2364
时间: 2021-12-01 08:55:39

11月26日,松美术馆同步推出三位艺术家个展——“60后”武艺、王玉平,以及“80后”蔡磊三位艺术家分别以“布拉格”、“虚岁六十”、“登楼去梯”为主题呈现了各自近期的创作面貌。三个展览均由戴卓群担任策展人,他将地点、时间、空间三个基本元素作为对三位艺术家及新近创作观察的维度。其中,武艺“布拉格”指向地点,王玉平“虚岁六十”指向时间,而蔡磊“登楼去梯”则指向空间。

策展人戴卓群(左)与艺术家武艺在现场导览

武艺“布拉格”
标题一目了然地提示了武艺的画面内容——布拉格。2013年,他偶然看了一部捷克电影《陷入困境的美人》,便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此后的8年里,这座有着“欧洲最美小城”之称的东欧城市,让武艺流连忘返,也数次成为他画的主角。
此次在松美术馆展出了武艺以布拉格这座城市为描绘对象的30余件绘画作品,从中心街头到郊外乡野,画咖啡馆,画男人女人……时时留心,处处观察。这些绘画均创作于近两年,尺幅不大,目光所及,也都是微小、日常、或私密的浮世转角一瞥。

武艺《远眺》 60cm×50cm 布面油画 2021


武艺 《女招待》 60cm×50cm 布面油画 2021
“游历式”的绘画已成为武艺最具辨识度的创作标签,除了布拉格,日本大船、法国巴黎等城市都曾在他笔下出现过。他以全维度“组画”的形式,配以细腻入微以至琐碎如流水账式的日记文本,捕捉下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用油画的圆头笔以书法线条入画,平面化的造型和只用固有色的画法,形成他的个人风格。


武艺 《三个女人》 60cm×50cm 布面油画 2021

武艺 《清晨》32 × 22.5 cm 布面油画 2013


武艺《诗与远方》 60cm×50cm 布面油画 2020

武艺“布拉格”展览现场
王玉平“虚岁六十”
同为好友的王玉平,与武艺也有着相同的志趣,他们都将绘画投向了对日常生活的深度感知。不过,这次并未展出他最知名的老北京街景,而选择了“人物”系列——画自己、画朋友。
1962年出生的王玉平今年正好“虚岁六十”,他以此为题。六十,不止是年龄,更是经久的观省和技与艺的沉淀。 “虚岁六十”以一幅创作于1986年的《自画像》做引子,两幅全新的自画像《虚岁六十》结题。 观众似乎可以从展出的9幅自画像中瞥见王玉平的创作脉络。从早期单纯的头像,到近期画面中融入了许多身边的物件。王玉平对油画、水墨、丙烯、油画棒、炭笔等媒材的驾驭愈发炉火纯青,画面的掌控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肌肉记忆,游刃有余。

策展人戴卓群(左)与艺术家王玉平在现场导览



王玉平《自画像》 35x44.6cm 木板油画 1986

王玉平《自画像》25x18cm 水墨 1991

王玉平《梦阳、浮世绘》 206x240 cm 布面丙烯、油画棒 2019

王玉平 《梦阳、落花诗》 210x160cm 布面丙烯、油画棒 2018-2021



王玉平《夜百合》 300x200cm 布面丙烯、油画棒 2019


王玉平《自画像-3》 109x57cm 布面油画 、丙烯 2016

王玉平 《灯罩》 76x56cm 纸本木炭 2019

王玉平“虚岁六十”展览现场

蔡磊“登楼去梯”
蔡磊的“登楼去梯”既体现为一种人与空间的物理关系,又喻示了艺术家对待创作时,弃绝杂扰的态度和纯粹精神。蔡磊的作品,在探索空间和处理现实两个层面,既通过透视和视错觉实验了空间的平面化降维,又将现实粗粝的人居景观,转化为高度提纯的风格化形式。
他在疫情期间的新作“楼梯系列”,更是与“登楼去梯”中的“隔离”这一语意暗合,一个单元,一个楼梯,孤立的单元与横断的楼梯,共同完成了隔离、控制抑或封闭。蔡磊通过其作品《单元》发问,未来人类的境况是向单元化还是多元化转向,未可知。

策展人戴卓群(左)与艺术家蔡磊在现场导览





蔡磊“登楼去梯”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松美术馆年末三展 绘画与雕塑的时空对话,作者:佚名,来源:hi艺术网,来源地址:http://www.hiart.cn/news/detail/7abkq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