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童趣的教学语言最暖心
- 作者: 赵彦鹏
- 编辑: 董方婷
- 来源: 兰州文理学院
- 点击: 2786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些都说明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儿童的智慧和热情都在他们的童真童趣里。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教学语言具备“粘”的作用,能够打动学生的心,增进师生感情,促成学的主动、思的深邃。
形式之趣:听悄悄话的凝神
二年级语文《妈妈的爱》教学对话片段:
《妈妈的爱》田美善 4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师:请同学们拿出铅笔,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师:是几个呢?
生:5个(齐答)
师:嗯,老师要告诉你们一句悄悄话。
师:在诗歌里,自然段叫小节,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那这首诗有几小节呢?
生:5小节。
悄悄话是儿童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吕斌曾说过:对于稍年长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悄悄话”的形式嘱咐他,绝大多数孩子都乐意接受这种“温和式”的教育方法。就像马克吐温的一句悄悄话让知名作家家宴的喧闹片刻间安静下来一样,教师的一句悄悄话,传递给学生的是平等、信任和神秘感,揪住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出了新知识“小节”,避免了尴尬的硬问和冷冷的直告。
内容之趣:看动画片的热情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教学导入片段: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动画片《乌鸦喝水》,去寻找里面的数学知识。
大屏幕播放动画片《乌鸦喝水》,师生一起认真观看。
师:乌鸦喝到水了吗?
生:喝到了。
师:它用了什么好办法?
生: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面升高了,它就喝到了水。
在许多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老师问学生喜不喜欢看动画片?想不想看动画片?学生会不假思索、随口大声的喊出:喜欢!想!其实当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模式程序后,喜欢、想也就成了对答的口头禅,虽然起到很好的造势效应,但并不一定能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动画片是孩子们喜欢的,何况是和老师一起观看,老师当然乐意;孩子们都很好奇,什么事都想先探个明白,乌鸦喝出来的数学知识到底在哪儿呢?抓住了乌鸦喝水故事与新知的切合点,一颗小石子便打开了学生已有的空间,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带着浓浓兴趣自觉走进新知的学习,轻松而不牵强。
体态之趣:懂无声处的乐趣
一所农村学校四年级英语课教学活动调整片段:
教师让同学们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话刚说出,部分学生就已经各自读了起来。教师立即用左手做“嘘”的动作,用右手按下录音机播放键,录音开始播放,学生很自然的静了下来,教学活动进入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看书的理想秩序。
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的可视化(有的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语气之趣:增同勉励的感情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活动调整片段:
课堂的后半段,学生的注意力有所下降,一小组在展示对话练习,教室后排小组的同学在私自说话,没有认真地倾听。教师发现了,若无其事的走过去,低下头,瞪着眼睛,小声的、语气稍有点生硬地说:“你们再不好好听,老师不跟你们玩了。”学生听了,脸上微微一笑,之后再也没有类似的做法。
姿态之趣:明赏出来的方法
五年级语文《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对话片段: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烛光,学生齐读后,老师问学生怎么样的烛光。一学生回答明亮的烛光,老师的接话是:听了你的话,我感觉眼前的亮度也增加了。一生马上补充说暗淡的烛光。老师高兴的说:你们俩一起告诉我从亮度的角度形容烛光。至此,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如表示烛光亮度的微弱、昏暗,表示烛光动态的跃动、跳动、闪烁、熠熠、安静,表示烛光感受的温馨、温暖、浪漫、永远等。
面对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如老师的评价只是简简单单的:你说的很好、你说的对等,好似自己是一个判官,只会令其他学生不知道好在哪里和对的理由。而这位老师欣赏的话语为学生理出思维的头绪和思考的方法,就是从思考的角度到具体的词语,具有逻辑性,这种方法学生也会用到阅读中、写作中。
方法之趣:长解问题的思维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反问教学片段:
学生试做了几个比例的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高兴的说出相等的发现,老师不急不躁,反问一句:“这是巧合吗?”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便有了不是巧合我证明给你看的无数条延伸的思考,大家在一片安静中思考着,动手验证着。
问题是教学的主线,教学就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师为促进学习而向学生抛出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得讲究个时机、方式,时机对,方式佳,就能问出一片“柳暗花明”;提问更是一种艺术,好的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劣的则泛不起一丝涟漪;好的可以点石成金,劣的些许石沉大海。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讲究问的艺术,富有童趣的问,才能问出学生的兴致,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得探究的效果。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