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错位拼贴”游戏打破儿童绘画惯性思维?
- 作者: 夏陌
- 编辑: 王翔
- 来源: 《少儿画苑》编辑部
- 点击: 20
在儿童绘画的世界里,我们常常看到类似的作品:蓝天白云下是绿色的草地,草地上有几朵小花,旁边立着一座有着三角形屋顶和方形窗户的房子,房子前或许还有一个小人。这种千篇一律的绘画模式反映出儿童绘画存在着惯性思维,他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模式和印象进行创作,缺乏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错位拼贴”游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打破这种惯性思维,为儿童的绘画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一、儿童绘画惯性思维的成因与影响
1.成因
生活经验局限:儿童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他们接触的事物和场景有限,因此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往往只能依据自己有限的认知和经验来描绘世界。例如,他们可能只见过常见的动物和植物,所以在画动物和植物时就会反复画自己熟悉的几种。
教育方式影响:传统的绘画教学往往注重技巧的训练,教师会教儿童如何画标准的形状、如何搭配颜色等。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但也容易让儿童形成固定的绘画模式,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社会文化环境:儿童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他们会受到周围文化的影响。例如,在动画片、绘本等媒体中,经常出现一些固定的形象和场景,儿童在观看和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些形象和场景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绘画中表现出来。
2.影响
限制创造力发展:惯性思维使儿童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创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儿童的创造力会逐渐被抑制,难以产生新颖独特的绘画作品。
降低绘画兴趣:当儿童发现自己的绘画作品总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意时,他们可能会对绘画失去兴趣,认为绘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影响审美能力提升:惯性思维下的绘画作品往往缺乏变化和多样性,儿童难以接触到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绘画作品,从而影响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错位拼贴”游戏的概念与原理
1.概念
“错位拼贴”游戏是一种将不同元素进行错位组合的绘画教学方法。教师先准备一些不同主题的图片或绘画素材,如动物、植物、建筑、人物等,然后将这些素材进行分割、打乱,让儿童从中选择不同的部分进行拼贴组合,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和场景。
2.原理
打破常规认知:通过将不同元素进行错位组合,打破了儿童对事物原有的认知和印象,让他们看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和新可能性。例如,将鸟的身体和鱼的尾巴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生物形象,这种新奇的形象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激发想象力:错位拼贴的过程需要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如何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培养创新思维:错位拼贴游戏鼓励儿童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尝试新的组合方式和表现手法。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错位拼贴”游戏的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收集素材:教师可以收集各种类型的图片或绘画素材,包括动物、植物、建筑、人物、交通工具等。素材的来源可以是杂志、报纸、绘本、网络图片等。
制作拼贴卡片: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割,制作成大小适中的拼贴卡片。卡片可以是规则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准备绘画工具:除了拼贴卡片外,还需要准备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2.游戏阶段
讲解规则:教师向儿童介绍“错位拼贴”游戏的规则,即从拼贴卡片中选择不同的部分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或场景。可以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组合和创作。
示范操作:教师先进行一次示范操作,展示如何将不同的拼贴卡片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有趣的作品。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法,引导儿童思考。
儿童创作:让儿童自己动手进行拼贴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鼓励儿童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分享交流:创作完成后,组织儿童进行分享交流。让每个儿童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法。其他儿童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学习和进步。
3.拓展阶段
绘画完善:在拼贴作品的基础上,鼓励儿童用绘画工具对作品进行完善和丰富。例如,为拼贴的形象添加背景、细节等,使作品更加完整和生动。
故事创作: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拼贴作品创作一个故事。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作品中的形象赋予生命和情感,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不仅能够进一步锻炼儿童的想象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错位拼贴”游戏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尊重儿童个性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创作风格,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不要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指导。鼓励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
2.提供积极反馈
当儿童完成作品后,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肯定儿童的创作成果,表扬他们的创新点和独特之处,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这能够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创作动力。
3.引导深入思考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深入思考。例如,问儿童为什么要这样组合拼贴卡片,这个新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功能等。通过提问,激发儿童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4.创造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愉快的游戏氛围,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创作。避免给儿童过多的压力和限制,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
在一节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决定采用“错位拼贴”游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提前收集了各种动物、植物和建筑的图片,制作成了拼贴卡片。
2.游戏过程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进行了示范操作。教师将鸟的翅膀和汽车的车身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会飞的汽车形象,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学生们开始自己动手进行拼贴创作。有的学生将鱼的尾巴和兔子的耳朵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奇怪的生物;有的学生将房子的屋顶和轮船的船身组合在一起,想象出了一个可以在水上行驶的房子。
创作完成后,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思路。一个学生说:“我把大象的鼻子和喷泉组合在一起,想象出了一个可以喷水的大象喷泉,这样大家就可以在大象喷泉下玩耍了。”另一个学生说:“我把蝴蝶的翅膀和花朵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会飞的花朵,它可以在天空中传播花粉。”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们用绘画工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和丰富,并为自己的作品创作一个故事。
3.效果评估
通过这次“错位拼贴”游戏,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创造出了许多新奇独特的作品。同时,学生们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发现,学生们对绘画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在后续的绘画学习中也更加积极主动。
“错位拼贴”游戏是一种有效打破儿童绘画惯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打破常规认知、激发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思维,为儿童的绘画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儿童个性,提供积极反馈,引导深入思考,创造宽松氛围,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错位拼贴”游戏,我们能够帮助儿童摆脱绘画惯性思维的束缚,开启绘画创作的新视野,让他们在绘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征稿:儿童画参赛请点击中国少儿艺教网首页【《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专题页面,按照提示提交作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针对注意力分散的儿童,绘画教学中如何设计“短时任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