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一】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6
【三百五十一】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我们在蓊蓊郁郁的祥龙谷山林中穿行,一阵阵鸟的歌声注入耳中,悦耳、动听,仿佛在告诉我们它们生活的很幸福。
举目望去,祥龙谷的树木遮天蔽日,汇聚成真正的林海,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满山的绿,在风中涌动着。碧绿、翠绿、浅绿、嫩绿、蓝绿、苔绿、墨绿......交融在一起,就像一副中国山水画,间或有花的鲜艳点缀其中,更显得这幅巨画的生动。
一路上都是山,连绵起伏的山,大大小小的山,有的山像排列成队的士兵,有的山尖尖的,像一把把宝剑,有的山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个罗汉,雄奇浩瀚,形态各异,各自去想象。这样美这样独特的祥龙谷景观。一路峰回路转,清溪琴韵时高时低、忽骤忽缓;浅流或迂回于山脚,或潜行于岩隙,或漫溢于路面,又从步石空缺处轻盈的跌宕而下,溅起一片细水珠,洒下一串串欢笑声。
祥龙谷景色天然,少有匠气,溪水因山而曲折,忽左忽右,溪流漫过山径,上置石步,游人可涉水溪中,也可自石上鹤步而过,各有意趣。经历数道山屏、树处谷口,鸡犬之声相闻,密林中透出流泉飞瀑,身历其境,尘襟为之一洗,更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步入景区,起初映入眼帘的是数幢农宅,几块水田。仿佛是为之后的美景做过渡,或者是为了更加突出之后的美景,此时眼前的景致并未让人有特别深的感觉。但仅是这一派简单恬静的田园风光,已经可以使人把都市带来的烦嚣心境抛在一边。渐渐的,远处山峦的翠绿颜色向人逼近了,近处溪水的潺潺欢声震动耳膜了,周遭鲜艳的竹木花草晃花人的眼睛了,不经意间人已经陷入了山水的温柔环抱之中,在自然的轻轻抚摩下,感觉到无比的惬意和轻松。印象中,祥龙谷就如同一幅着了浅色的水墨山水画,清新,自然,淳朴,富有内涵。在祥龙谷,随便捡一处僻静角落,或坐,或立,或躺,或依,耳中满是活水清音,风声虫鸣;眼中尽是苍翠碧绿,薄烟淡霭;鼻中全是草树馨香,沁脾空气;心中则俱是纵情山水,忘怀尘世之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会使人生出甘愿"老死山中"的念头。
山因水奇,水因山秀,林因水翠。水是大山生命的勃动,彰显出山的坚韧与雄奇的魂魄。它把美好的思绪编织成凄婉的歌,抒情的诗,在苍茫中沿山涧蜿蜒前行,叮咚的脚步,踏破了亘古的寂静,祥龙谷才有了生命,才有了被天下人惊叹的雄奇美景。祥龙谷的奇在于它的雄伟、博大和壮阔,构成了这一方美景的主题;散落于密林深处的一眼眼奇泉,小而妙,有着许多令人无法揭示的奥秘,成了这方美景的灵魂所在。一条弯曲的小溪,像一条银色的龙在流淌着,若隐若现。
我们来到祥龙谷,走在观光广场上。夏天的祥龙谷,美极了!一座座峰林形态各异,山体相连。山峰都不同。有的像竹笋直冲云霄,有的像锯子形,起起落落,有的像蘑菇挨挨挤挤在一起,有的像雨伞;有的像高大的蒙古包……形态逼真,山脚下是一片绿油油的海洋。那些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帽美丽的图画,太美了!
我们来到祥龙谷,站在观景台上,看到了祥龙谷又是另番景象,半山中那绿色的森林装扮着山体,山体像一艘艘帆船,载着祥龙谷人的希望,驶向远方,气势浩浩荡荡……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