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四十二】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99

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四十二】


       1985年底,临汝县召开首次文代会前夕,张宇见了我说:“要赶快归队啊!”并当即给时任临汝县委书记李克荣写了一封举荐信,列举了我创办全国第一家乡级报纸《乡音》报,编辑《豫西报》文学副刊,多篇作品被国家级报刊选载的一系列“功绩”,终于引起领导重视,为我后来到临汝县文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6年,我们临汝县文联与《河南日报》联合举办“汝河笔会”,张宇应邀参加笔会,我们在一起交流了半个月,受益匪浅。

       后来张宇调到了省文联,一次我到他当时住的省文联招待所去看他,他写作累得腰疼,要我往他背上贴膏药,我没贴准,他说“你真是老白脖!”1996年,我们又在河南省第四次文代会相见,老友重逢,我开玩笑说:“疼痛与抚摸,越抚摸越疼痛!”张宇说:“你这家伙!”在这次会议上,张宇当选为河南省文联委员,我说:“祝贺你进入班子!”张宇腼腆地对我笑了笑,散会后,我们在他家里彻夜长谈。后来我们又多次在一起共论文与人,我对他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然而,成名前的张宇,人们能知道多少呢? 那是1970年,18岁的张宇招工进了洛阳,到原洛阳地区柴油机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据张宇回忆,当时厂里的青工多,风气也好,有几个工友特别有追求。他和陈韧,还有个叫高土木的老工人,比较喜欢文学,“当时写作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张宇这样解释当初的创作动机,“纯粹是一种爱好,觉得好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四十一】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四十三】





相关内容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2023-11-14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

2023-09-23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

2023-09-14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最近,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

2023-09-12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

2023-09-11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