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新城美韵【四百零一】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174
郭进拴|新城美韵【四百零一】
在由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平顶山诗会”上,来自北京、西安、郑州及我市的30余位诗人、评论家汇聚一堂……,对平顶山诗人及其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此次“平顶山诗会”是平顶山诗人群多年来的首次大聚会,也是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平顶山诗歌创作的一次审视与检验。
平顶山诗人群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群体?他们的作品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
近日,笔者就这些问题走访了平顶山诗人群中的部分诗人。
平顶山诗人群悄然崛起
“在平顶山,20年来确实存在着一个不为更多人所熟知的诗歌创作队伍,由于他们怀着对诗歌梦想的执著追求,安静地写作并不断创新,近些年来平顶山诗人可以说已在国内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平顶山诗人群———是个地域性概念,它来自国内其他省市诗人对平顶山诗人的指认。平顶山诗人写作的领域主要在中国先锋诗歌这一块,每个人都有各自写作的向度,每个诗人也都是独立的。聚合、分散、游离其外也常常发生,这是诗人的个性所决定的,但外界把他们作为一个群体来看也有它的道理。平顶山诗人群的形成大致可分前后两个时期,一个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我市形成了一个有数十人的诗人群;另一个时期是2000年前后,由于新人的涌出,又形成近十人的诗歌创作群,这两个时期的主要诗人是平顶山诗人群的中坚所在。”采访中,诗人森子这样说。
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我市诗人群中,至少涌现出包括森子、蓝蓝、罗羽、海因、冯新伟、龙吟、老船、刘可、王洪超、邵永刚、展峰等在内的十余位热爱诗歌创作的诗人。“那时候,朦胧诗的影响和余热还在,我们也都还是二十来岁的青年,正是精力充沛、激情四溢的年龄,当时都曾创作出大量的诗歌作品”,森子等人说,这其间尤以诗人罗羽的创作最为活跃,在全省范围内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下海”之风席卷中国大地,由于部分诗人“南下”,平顶山诗歌创作队伍人数锐减,在此艰难的条件下,森子、海因、冯新伟等人坚守诗歌这块阵地,并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写作才华,他们的新诗创作得到了国内诗人、评论家的关注与重视,他们的诗歌作品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的一部分,至今仍然有很多评论家饶有兴趣地研究他们当时的作品和创作状态。2000年以后,平顶山诗人纷纷通过互联网·诗歌BBS亮相,打破了纸媒的单一性和地域的局限,他们的作品在网络交流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令国内诗界惊奇的是在诗歌写作相对保守的河南,竟然有一批先锋诗人在平顶山这个不大的地方形成了气候,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现象。这期间,简单、张永伟、高春林、张杰、冷眼等新锐诗人开始崭露头角,为平顶山诗歌创作增添了锐气,也带来了新风。可以说平顶山诗人是国内最早上网的诗人群之一,他们的开放性、进取心由此可见一斑。
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6年5月,我省先后举办了“文学豫军工程”河南六位青年诗人研讨会及河南五位青年诗人研讨会,对河南省11位优秀诗人及其作品进行研讨,其中平顶山市诗人森子、高春林、张永伟三人名列其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四百】
下一篇:郭进拴|新城美韵【四百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