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九十八】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31
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九十八】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三岁顽童到两鬓斑白,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几十个春秋,家乡的一草一木不时在他脑海中涌现,令他神往、令他眷恋。他常常以夏李人而自豪。每当闲暇都要回到家乡,走一走熟悉的田间小路,闻一闻芳香的泥土,听一听老年人讲过去的故事,尝一尝那绿豆面条的味道,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最近,建设先生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正在恢复修建的关帝庙。我读《夏李关帝情》感到很亲切,因为我家乡的村名也叫关庙村,我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就一直是在关爷庙里读的书。记得我小时候常常脖子疼,母亲带我让一个神婆看了,人家号了脉,说是这孩子和关爷有缘,关爷当年就是被人砍了脖子的,那能不疼吗?你回去把关爷请到家里,逢年过节烧烧香磕磕头就好了。从此,母亲就在家里敬了老关爷,我的脖子果然就不疼了。2005年母亲去世后,我和爱人又到香山寺请了一尊关爷像,开光后敬到了平顶山的家里。建设先生也曾于去年初秋邀请我和李文生、于爱琴夫妇以及叶县作家协会主席王长伟一行到夏李关帝庙游览考察过一次,他一边领我们参观,一边热情地介绍道:夏李关帝庙曾经作为学校的旧址,我的小学时代,就在关帝庙旧址度过。那时候我常听老人讲,以前殿内塑有巨大的关公神像,既庄重又威严。每当进入作为教师办公室的幽深大殿里,我总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不敢在此逗留,如果不是结伴而入,我从没有独自进去过。大殿外边高耸的房基和平台,曾经是校长高谈阔论、学生激昂演讲、公社文艺宣传队,尽情表演的舞台。关公的忠义精神似涓涓细流,已经融入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这种精神恰似藤蔓,缠绕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这种精神犹如赛跑的接力棒,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九十七】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