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九十九】

  • 作者: 2855510
  • 编辑:
  • 来源: 会员中心
  • 点击: 29

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九十九】


        是的,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缕缕炊烟,声声鸟啼,每一个淳朴厚道的父老乡亲,每一个聪慧灵秀的兄弟姐妹,每一道清冽甘醇的山溪,都给了建设先生无穷无尽的激情和灵感。为了传承穿越千年的关公文化,夏李周围的信众不辞劳苦,慷慨解囊,将关帝庙修葺一新,并建立了以庙为依托的文化广场。有感于民众的德行,做为一个夏李人,李建设把重修关帝庙的点滴事迹以及东鳞西片的关公文化资料汇集成册,以期对社会、对民众有所教益。这本集子辟有七个专栏,《史海烟云》(介绍与关帝庙、关公文化相关的历史事件等)、《盛况掠影》(介绍关帝庙开光仪式有关情况)、《知识宝库》(介绍关帝、祖师、财神、土地、观音等神像常识)、《人物撷英》(介绍重修关帝庙主要发起人和为重修关帝庙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宏伟蓝图》(集有夏李南北村委会发出的喜报、公开信、公告、请示公文以及后续修复工程等)、《文化随笔》(集有拜谒关帝庙感言,赞颂关公的诗、楹联和创造和谐社会、开辟关公文化旅游的文章等)、《澧岸芳草》(集有李建设先生受关公精神感悟,创作的一组短文)。全书繁简结合,主题突出。书中的社会各界人士题词、题字,又增加了夏李关帝庙的厚重历史,为关公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乡情难忘,乡音难改。乡情是人类最深厚、最久远的感情。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还是旅居他乡的征人,有谁不心系故园?故乡是我们的“根”,即使沧海变桑田,但又有谁能忘记曾经养育过我们的黄土地?思乡恋土的文字,可以说是史不绝书,尤其在我们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天之涯,地之角,只要有“龙的传人”的地方,这一根情感之线,总是系着故乡。新时期,禁锢文学界的藩篱被推倒之后,文学园地变得绚丽多彩。文学创作队伍中,一大批作家的崛起尤其令人瞩目。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上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四百九十八】

下一篇:郭进拴|我的鳌头【五百】





相关内容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李清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

2023-11-14
李清源《窑变》的重大突破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本次《鹰城墨缘——马国强水墨…

2023-09-23
为万千劳动者写真传神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8月7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

2023-09-14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作品欣赏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最近,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

2023-09-12
《奥本海默传》译者汪冰:奥本海默是一个内心有指南针的人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我从小住在偏僻的乡村里,没有…

2023-09-11
名作欣赏 | 冰心:我的老师(节选)
《少儿画苑》公众号

《少儿画苑》公众号